从昌平镇撤离后,老王、老林、老李和老陈带着孩子们踏上了前往平西抗日根据地的艰难旅程。平西抗日根据地地处北平西部的门头沟区及其周边地区,那里崇山峻岭环绕,地势复杂,是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理想之地。
一路上,众人不敢有丝毫懈怠。老李时刻关注着孩子们的状况,用温柔的话语安抚着他们惊恐的心灵。孩子们虽然年纪小,但经历了这场生死考验,也都变得格外懂事,默默地跟在队伍后面。
老林肩负着重大责任,带着300多个小孩在前往平西抗日根据地的途中,那股专注劲儿仿佛把周遭的一切都融入了他细密的观察网络里。
他一边走,一边习惯性地扫视着四周。远处山峦起伏,他留意着山上植被的动静,要是有大规模的异常晃动,那很可能是敌人的埋伏。天空中,飞鸟的飞行轨迹也逃不过他的眼睛,一旦鸟儿突然惊飞,极有可能是前方有危险靠近。
脚下的路,他仔细查看有无新近留下的脚印,从脚印的大小、深浅以及排列间距,去判断是否有大批人马经过。路边的树木若是有被刻意折断的痕迹,或是草丛被踩踏出不寻常的路径,都能引起他的高度警觉。
经过村庄时,他会格外留意村民们的神色。要是村民们眼神中透着惊恐,或是言语支支吾吾,他便会警惕起来,琢磨是不是日军刚在这里肆虐过,亦或是日军就潜伏在附近。
在休息的时候,他也不会闲着,和老王、老陈等人低声交流着沿途的发现,共同商讨应对可能出现危险的办法。他心里清楚,带着这300多个小孩,自己片刻都不能放松,一定要平安将他们带到平西抗日根据地 。
老王和老陈,这两位久经风雨的革命战士,此刻肩负着全队安危,如同两尊坚毅的守护神,一前一后,牢牢守护着队伍。
老王走在队伍前端,他的眼神仿佛能穿透层层障碍,不放过任何一处可疑角落。手中的枪紧握在手中,枪身与他的手掌紧密贴合,仿佛融为一体。他的手指轻轻搭在扳机上,时刻准备着在危险降临的瞬间,给予敌人致命一击。
老陈则殿后,他的眼神中透着狠厉。他时刻留意着队伍后方的情况,耳朵也不放过任何一丝异常声响。当队伍经过狭窄的山谷时,他会更加警惕,担心敌人会从山谷两侧的高处发动突袭。他的双手稳稳地握着武器,随时准备转身应对从后方袭来的敌人。若是听到身后有不寻常的响动,他会迅速转身,将枪口对准声响来源,同时向老王发出信号,提醒队伍做好防范准备。
两人就这样,一前一后,为带着300多个小孩的队伍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当他们进入门头沟区时,山林愈发茂密,道路也变得崎岖难行。但众人没有丝毫退缩,相互扶持着前进。老王望着眼前的山峦,心中默默祈祷着张强能够平安无事。他深知,张强的命运与龙国的未来息息相关,那个勇敢的孩子,一定能够创造奇迹。
察觉到昌平镇的日军极有可能顺着密道追击而来,老王和老陈的神经瞬间紧绷到了极致。这不仅关乎他们自身安危,更牵系着身后300多个孩子以及老林、老李的生死存亡。
终于,在历经了1天的艰难跋涉后,他们远远地看到了根据地的标志。众人心中一阵激动,加快了脚步。当踏入根据地的那一刻,大家都松了一口气,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历经整整一天在野外的艰难跋涉,众人早已疲惫不堪。孩子们更是体力透支,不少孩子脚步虚浮,身形摇摇欲坠。起初,他们还能凭借着求生的本能和对安全的渴望咬牙坚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饥饿与疲惫如潮水般将他们彻底淹没。
山上负责了望的同志,在望远镜里捕捉到老王一行人身影后,先是仔细观察。只见队伍中,老王和老陈一马当先,警惕地扫视着四周,而在他们身后,一大群孩子或蹒跚而行,或相互搀扶,步伐凌乱却带着一股坚持的劲儿。
确认是自己人后,了望员一刻不敢耽搁,迅速转身,朝着指挥所一路小跑。到了指挥所,他“啪”地一个立正,敬礼后急切说道:“报告领导!昌平镇的老王跟他们几个回来了,只是后面他们带着很多孩子,看着都疲惫不堪,情况似乎有些紧急。”
指挥所里,领导正低头研究着地图,听到报告,猛地抬起头,眼神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恢复镇定,果断下令:“立刻通知医护队、后勤组,全体集合!准备迎接他们。务必保证每一个孩子和同志都能得到妥善安置与照顾。”
“是!”了望员领命后,再次飞奔出去传达指令。
不一会儿,根据地内号角声响起,医护队迅速背起药箱、担架,后勤组推着装满食物、水和毛毯的推车,两拨人在负责人带领下,朝着山脚疾步前行。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