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阳平关失陷,川门户打开
阳平关依山凭江,南可入川,北通略阳,西接阴平,东达汉中,位置十分重要,乃是蜀汉北方门户,姜维特地将他器重的青年将领傅佥派为阳平守将。
此时的傅佥已升任关中都督,但其职权,实际上不出阳平关,麾下不过5000兵。守关的重大责任,常使他寝食不安,兢兢业业,不敢有半点疏忽。
他将部下分为三班轮值,保证12个时辰城防不断人。又派出多名哨探,远出关口四处打探消息,保障敌情通报及时。
汉、乐两城被魏军围攻的动向很快被他掌握,傅佥一面紧张的部署战备,一面遣人急报姜维。
姜维却早他一步做出了反应,早在几个月前,姜维的一份告急公函就发往了成都。
“……魏国新任新贵钟会,受命节度关中军队。此人年轻气盛,多谋善断,夏侯霸将军当年入蜀,就着重指出此人为魏国后起之秀,值得重视。新官上任三把火,根据种种迹象,他有改变前任保守战略,对我军采取进攻的可能。请派遣张翼、廖化等将军督军加强阳安关口与阳平桥头,以防患于未然。请陛下速作定夺。”
可惜这份表文先到了掌着上传下达大权的黄皓手里,他暗自揣摩:
“这军情到底是真是假?莫不是姜维寻找借口,以求指挥更多兵力,让使兵权更集中的伎俩?或者是其夸大事实作的判断?……”
黄皓本对军事一窍不通,又不肯向诸葛瞻、董厥、宗预等人咨讯,竟自作聪明的问道于“鬼神”,招来巫师卜卦,得到了“川中太平无事”的结论。
于是黄皓进宫禀报刘禅:
“大将军这是危言耸听啊!如果给他增了兵,必定又要趁机北伐了!陛下可不能让他蒙蔽了。”
刘禅狐疑的望着黄浩,他是不是在报复姜维,所以对姜维的意见一概否定?……
转念又想,毕竟他也是汉臣,而且又职掌了中枢大权,富贵权势已极,国家一旦败亡,对他并没有任何好处啊……
“奴才已经招来成都最有名的黄师婆作法,请示神意。”
黄皓知道皇上迷信神鬼更甚于自己,不失时机地抛出杀手锏。
“西川土地神附体显灵告示:川中忻乐太平,陛下洪福齐天。数年之后,魏地亦将归还汉室了,陛下是有福之人不用忙,何必劳师动众,征战不休呢?”
“好,好,朕高枕无忧了!……”
刘禅欣喜异常,
“那就留中不发吧。哦,也不用给董厥他们看了,免得引起朝臣恐慌。”
后主命重赏黄师婆。于是放心在宫中寻欢作乐,每日美酒佳肴,笙歌艳舞,半醒半昏地做起太平天子来。
黄皓呢,干脆将姜维再次发来的紧急文书压住,连后主也不告诉了。文武大臣当然更是一概不知。
姜维久久得不到朝廷批复,十分焦急,知道是黄皓在捣鬼,咬牙切齿,恨不得立返成都,斩此奸逆小人,驰援汉中。
此时傅佥的军报到了,姜维心急如焚,又亲书一封告急文书,附在一起,派专使快马送往成都,吩咐信使说:
“你不要送往宫中,直接去找宗预老将军,托他面呈皇上。切切……”
这里姜维整军刚要出发,忽然邓艾率军到了沓中。
自去年候和之战小胜蜀军,邓艾依然采取严守防线,战休结合的策略,在雍州练兵备战。但今年263年一开春,司马昭多次下令让邓艾率雍凉精锐,进兵沓中,攻袭姜维。
邓艾却迟迟不执行。说老实话,他在心里有些惧怕姜维。
论军事才能,两人在伯仲之间把握战略全局,自己或许略胜一筹战术应用上,姜维却明显占了上风,排兵布阵,颇得诸葛亮真传,倘在旷野之上,两军兵力相当,列堂堂之阵,行正正之战,自己多半要吃败仗。何况要论个人武艺,邓艾自认不是姜维对手。
那一杆铁枪舞动起来,似梨花,如闪电,令对手胆战心惊!据说是家传枪法加上赵子龙的指点,才会变得如此厉害……
总之,姜维是个厉害的敌人,在残酷的战场上与这样的对手短兵相接,终究是件危险的、无把握掌控之事。
邓艾自我安慰的想:
“打仗不是单单靠武力,是谋略、战术、军力、智慧和能力,以及财力、智慧和机遇、运气的综合较量,看谁能不择手段,坚持到底,才能取得最后胜利。我何必逞一时之快,扬一时之威呢?”
没想到邓艾几次上书,陈明理由认为伐蜀时机尚未成熟,不赞成出兵的异议,惹恼了司马昭,再不费口舌,直接派了大将军主簿师纂到陇右来,给邓艾当司马,作他在军中的代言人。同时又派田续任镇西护军,赴邓艾军中听令。
为示公允,司马昭也安插他的妹夫杜预到钟会军中当长史,有这两个亲信,他就能及时掌握两位征蜀主将的动态。
师纂是益州人,能文能武,虽不十分出色,也是个颇有头脑的人。
他见了邓艾十分恭敬,表示早就仰慕邓将军文武全才,是国家西北长城,此番能亲在将军麾下建功立业,实是人生一大幸事,几句话就颇得邓艾好感。
师纂趁机劝说道:
“大将军伐蜀决心已下,朝野无敢有反对者,将军您何必拂逆,招惹闲气?我知道您老兄秉性耿直,正气凛然,然而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清则无途,官场之中,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汚,一个征战在外的大将要建旷世之功,不但须经金戈铁马、舍身忘死的拼杀,更离不开与当政者保持高度一致,得到其必要的支持啊!否则终将一事无成,您说是不是这个理?”
见邓艾微微颔首,师纂压低了声音:
“将军戍边多年,对西北军情熟谙,且几次击败蜀军,按理说完全可以负起伐蜀主帅的责任来,上面却派了从未领过兵的钟会来主持关中大局,在你的征西将军之外又多了个镇西将军,这是为何?明眼人一眼就可以看出,上面对你有些疑虑,有些不放心……”
邓艾愕然望着师纂,口张了几张,终于吐出几个字:
“将……将军为何对、对艾说……说这些?”
“在下此来,并不想借司马之名行监督之实,是珍惜邓将军您这个军事奇才,不想让国之长城毁于内耗中啊。我告诉您这些,全是出于一片真诚,还望将军勿疑是幸。”
邓艾拉着师纂的手连连摇晃:
“将军与艾素、素昧平生,却推心置,置腹,实……实令艾、艾感动!”
师纂抽回手,郑重其事地向邓艾抱拳行个礼:
“如今形势对我国有利,伐蜀正当其时,您和钟会,与当年项羽、刘邦攻秦的情形相似,先入成都者功居第一。两士争功,必有前后,将军,您好自为之吧!末将鞍前马后,任您驱使。”
邓艾连忙还礼,
“艾……艾不胜感激之至!但有……有所成,皆拜、拜君所赐!……”
邓艾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出兵准备,所属的3万多人马全部出动,狂飙般地向阴平卷去,逼近沓中。
忽闻姜维率军去往汉中,邓艾立即做了部署,令天水太守王颀直攻姜维沓中大本营,陇西太守牵弘等抄小路绕到前方,拦截行军中的蜀军。金城太守杨欣等南下汶山郡,进击甘松今甘肃松藩境内威胁成都。
自己亲率主力二万余人尾追姜维军而去。
宗预接到姜维急报,不敢怠慢,忙准备进宫面主,转念一想:“皇上可能不肯见自己吧?要多约上几个大臣才会引起他重视……”
他第一个便去找辅国大将军董厥。董厥也吃了一惊:
“如此大事,黄皓竟当儿戏,是可忍孰不可忍!”
他提议道:
“诸葛瞻现在是代理都护兼卫将军,陛下对他的信任超过我,尚书台政务基本上是他说了算,如果拉上他一起去,皇帝一定会郑重其事的。看在丞相的名义上,也不会驳他面子的。”
“这个……好吧,”宗预犹豫了片刻同意了。
他的心里有个疙瘩,前年261年后主任命诸葛瞻和董厥统管国事的时候,百官纷纷上门祝贺。
刚升职的车骑将军廖化,想约镇军大将军宗预一同去诸葛膽府上拜访,宗预拒绝了。
“你我都年逾古稀,所得过于所望,只缺少一死而已,何必去相求晚辈而登门拉关系呢?”
不知怎么,被诸葛瞻知道了,两人心照不宣,存了成见,彼此碰面都很尴尬。
“为了国事也顾不上我这老脸了……”
宗预心里想着,忙拉着董厥走了。
诸葛瞻一听也急了,三人径直入宫求见皇帝。
后主闻听三大臣入见,必有大事,即刻召见。听诸葛瞻读了两份文书,刘禅大惊:
“原来不是虚报,魏军果然大举进攻了!这可如何是好?……”
指着身旁侍立的黄皓瞪眼大骂:
“你这混蛋,怎敢如此大胆!差点误了大事,该当何罪?”
黄皓吓得慌忙跪下,
“奴才该死!……不知军情变化如此之快,该死!该死!……”
“从此以后你不准过问军国大事!给朕做好宫内主管,和朕身边的事就好了,不然休怪朕翻脸!”
后主指着黄皓斥骂,但他胖鼓鼓的婆婆脸和温和的眼神,一点不给人畏惧的感觉。
“是,是,奴才遵命!……”
黄皓连连磕头,擦了一把汗起身。心里暗暗宽慰:
“陛下并未撤我官职,显见的是离不开我的……这国事嘛,该管的还是要管,只是要改变法子……哼哼,宗预这老家伙多管闲事,到时候我告你个结党营私,为姜维做朝中耳目,定叫你吃不了兜着走!……”52文学52pexs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