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会说到这里,不慌不忙的手探衣袖,掏出一卷图轴来,走到司马昭面前,在书案上展开,
“会留心蜀中形势久矣,所遣谍探源源不断送回情报,据此,我费力多时,画了这张川中形势图,明公请看:
“姜维近年致力于加强汉中的守御,提出聚谷敛兵之法,改线型防御为点型防御,撤走边境诸围部队,集中兵马于延寿、汉、乐等几个城,试图引我军深入,然后聚歼之。姜维自以为得计,其实是自弃险要,自拆樊篱……”
随着钟会的手指在地图上移动指示,就近几个大臣恍然大悟:
“譬如一个城池几处开门让进敌军,然后企图调兵围歼,其可得乎?姜维此举似智实愚呀!……”
司马昭笑道:
“姜维立功心切,野心大得很。他不耐烦小打小闹,企图以机动作战歼灭我军有生力量。殊不知,我大魏骑兵攻坚非所长,攻险隘亦更难,野战却是无敌于天下的!姜维弃其所长而就其短,何其不智呀!哈哈……”
“正是。姜维似乎忘了我国兵力雄厚,分兵围攻其几个据点也绰绰有余,彼时各城自身难保,哪里还能协同作战?所以大将军提出立即征蜀,是绝对英明正确的,姜维必败无疑!”
钟会肯定地点头。
司马昭大喜:
“士季真识我心!卿既已将川中形势了如指掌,征蜀当有九分把握,我欲委你为将,与邓艾共率大军伐之,如何?”
“钟士季足智多谋,可任邓艾副将,两强联手,定可灭蜀!”贾充不失时机地加了一句。
钟会在寿春之战中料敌制胜,多献良策,又作伪书瓦解吴军,军中因此多称之为“当今张子房”。司马昭酬其功,迁他他为太仆,晋爵陈侯。钟会一概坚辞不受,情愿以中郎身份担任大将军记室。
司马昭以为他嫌官小,向皇帝表彰其功成不居的“高风亮节”,推荐他做了权高位重的司隶校尉。
钟会的野心远不止此。
他的希冀是手握重兵,成一方将帅,他的理想是功盖当世,青史扬名。他不要做出谋划策、功成身退的张良,而要做统帅大军、兴周灭商的姜子牙。
他的头脑十分清晰,要想取得更大的权势,建立更大的功业,只要牢牢依傍司马家这棵参天大树,所以他要想众臣之未想,做众臣之未做,始终保持司马昭的心腹与军师的地位。
听到贾充的话,他很不以为然。
心高气傲的他根本瞧不起这种人,要学问没学问,要道德没道德,为谋求富贵,竟然甘冒天下之大不韪,杀害皇帝。
“他就是那种不择手段、不顾廉耻,不忠不孝、不计名声的小人,吾誓不与之为伍……”
钟会似笑非笑地看了贾充一眼,向司马昭说道:
“根据明公的作战计划,当兵分几路,何况入川的道路很多,军队互不统辖,更具临时处置的机动性,我与邓艾似不宜同在一军为好。”
“……言之有理。就拜卿为镇西将军,假节钺,都督关中人马。邓艾为征西将军,持节,都督关右陇上各军队,约齐伐蜀。剋日出发!”
司马昭希冀钟会发挥更大作用,决定两将互不统辖,当机立断下了命令。
钟会如愿以偿,回到家里,他的精神一直处在亢奋之中。恰好好友王戎来到洛阳,特地前来拜访。
这王戎与嵇康、阮籍、阮咸、山涛、向秀、刘伶这七位当世名士,时人号为“竹林七贤”。王戎时任河东太守,当他初入仕途时,就是钟会向司马昭推荐他当了吏部郎,所以两人交情不浅。
“会奉命任伐蜀大军统帅,遗憾的是使君不能随我同往……君品评精辟,识鉴过人,一定有什么高见可以赐教?”
钟会说得客气,却掩饰不住眉飞色舞的得意神色。
王戎炯炯发亮的双目望了对方一眼,钟会顿时感到犹如两道闪电掠过自己面前。王戎将目光投到窗外,一动不动,久久不语。
钟会顺着他的视线望去,正午的太阳光刺得他睁不开眼睛,不由得笑道:
“人传阿戎两眼特别,能直视太阳而不眩晕,我还不相信,今日方知不虚呀!只是今日我是求教,不是看你表演的……哦,我知道了,阿戎是怪我报复嵇康,致其被杀?这可怪不得我,谁叫他不识时务,偏与大将军作对的。”
嵇康是竹林七贤之灵魂,玄学新风的精神领袖,精通文学、诗歌、书法、音乐与养生。他娶曹操曾孙女长乐公主为妻,故忠于曹魏,不与司马氏合作,屡次拒绝司马昭征召做官。
钟会仰慕他的大名,早年曾想求教于他,又怕嵇康看不起他这后起之秀,就将自己写的文章四本论偷偷的扔进嵇家院墙,自己急忙躲开。却没有结果。
等到显赫后,钟会觉得有了政治资本,就鲜衣怒马带着一帮朋友去拜访他。嵇康在隐居之地的铁匠铺里顾自打铁,理也不理他。钟会无趣,尴尬地要走了,嵇康才冷冷的问了一句:
“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
反应奇快的钟会答道:
“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怀恨在心的钟会在嵇康受牵连入狱时,落井下石,对司马昭说:
“嵇康卧龙也,不可用。公无忧天下,只以嵇康为虑……他欲帮助毋丘俭不说,平素言论放荡,非毁典谟,作帝王的是不能容忍的……”
司马昭采取“不为我用者不如除之,免为他人所用”的态度,终于杀了嵇康。
王戎心里当然是抱怨钟会的。他徐徐说道:
“此一时,彼一时也,我何能混为一谈?……”停顿片刻,他回过头来,正视钟会道:
“老子道德经有言: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也,成功不难,保全自己却很难啊……”
钟会听了心里不乐,讪讪的岔开了。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