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曹爽当政

1又演一场托孤戏

大地一片白茫茫。

塞北的冬天来得特别早,方进入12月初,已经是天寒地冻了。冬云密布,朔风劲吹,刮得人脸生疼。纷纷扬扬的雪花大如鹅毛,在风中飞舞,虽一时被吹散,仍顽固地连日不停的下,终于遮盖了田野山谷,遮盖了军帐连绵的兵营。

司马懿披着裘衣,站在帐前望着银装素裹的北国风光,心神不宁地沉思。

平定了辽东,司马懿特别慷慨的在幽州犒劳三军,将朝廷恩赏的牛、酒尽数发给将士欢宴,还停止了兵法操练,数万魏军上上下下都像绷紧了多日的弹簧,彻底放松,痛痛快快享受了一番美食与休憩的舒适。

但他本人却维持不了欢乐的情绪。因为继朝廷第一道恩赏表彰的诏令下达不久,第二道诏令又发来了,令他即刻走小道,从轵关河内郡境内返回长安,继续镇守关中。

“难道是蜀汉又来骚扰了?不太可能吧?……可也马虎不得……”

司马懿不敢大意,将大军交于毋丘俭指挥跟进,自己带领牛金所率数千精锐先行。

半道上,忽然内侍辟邪又带着新的诏令来到。字是皇帝的亲笔,却写得歪歪扭扭,颤颤抖抖:

“……卿到后不需通报,直入宫闱,见朕的面……”

司马懿心中一震,忙向辟邪打听,辟邪支支吾吾回答:

“只,只听说陛下病得很厉害……”

“难道朝中有变?……抑惑陛下病笃?……”司马懿不敢再想下去,当机立断坐上最快捷的追风车,只带200名亲卫骑兵,昼夜兼行,改道向洛阳急赶而去。

司马懿的判断是正确的,就在前不久,洛阳城里暗流涌动,一场争权定辅的争斗惊心动魄的进行着。

却说曹叡虽然聪明,但有几个毛病:

一是好女色,二是喜宫殿,三是爱排场。

宫中美女多达数千,他便是一只独特的粉蝶穿行于群花丛中,日日辛勤採蕊,贪婪品尝。

洛阳城里,崇殿高楼数不胜数,他仍嫌其少,又盖了许多别宫。还将长安汉宫的希罕宝物,都迁来洛阳。最著名的就是汉武帝造的铜骆驼和承露盘,大铜钟等。

他特别喜爱的擎举承露盘的铜人,却因太重,拆运至灞桥,车子拖不动了。曹叡索性命令重铸了两个更大的铜人,号为“翁仲”。又铸了高四丈的黄龙和高三丈的铜凤凰,分别置于皇宫的内外殿前。

另外又别出心裁在皇室内院盖了一座土山,种上奇花异草,豢养着珍禽异兽,弄得像仙境一般,常与群臣浏览品评,饮酒作诗,逍遥快乐异常。洛阳建设得宛如处处仙境,天上宫阙,曹叡一天天的尽情享受,流连忘返。

曹叡又善诗文乐府,特意辟了个崇文馆,征召许多文士,斗诗写曲。后人将他与曹操、曹丕并称诗家的“魏之三祖”,在文学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

然而人非铁铸石硺之体,血肉之躯哪里经得起疯狂的折腾?旦旦伐精,日日耗神,恣意淫乐的结果,掏空了明帝的身体。这年秋末,他终于卧床不起,而且病势越来越严重。

这日,曹叡昏昏沉沉地躺在御床上,感到身上一阵阵发冷。他吃力的翻了个身,踡起两腿,只觉得心脏别别乱跳,手脚软弱无力。

“唉,朕竟虚弱一至于此么?朕真是大限已至了吗?……”

他的脑子里闪过一个个大臣的面容,心中叹息。

“朕登基后的12年里,先朝大臣真如落叶凋零般的谢世……太和二年228年司空王郎,太和四年230年太傅钟繇,太和五年231年太尉华歆,相继病逝……继三公之后,三个先后任司徒的名臣又接连薨去:青龙四年236年董昭,景初元年237年陈矫,景初二年238年韩暨……

“还有那个朕先前最信任倚重的太中大夫刘晔死得更早,青龙二年234年就殁了。可他死得真是不光彩,被人告发他首鼠两端,常常揣摩朕意,投朕所好,是个马屁精,失宠后竟精神癫狂而死!……唉,朕阅人还是有差池啊……”

曹叡又想到他的亲人,一阵伤感:

“……唉,奇乎怪哉,为何连皇亲国戚也在朕当朝时走了一大批?太和三年229年是五弟元城王曹礼,青龙元年233年是二弟北海王曹蕤,青龙三年235年是叔父中山王曹衮……太和四年230年朕尊崇慈爱的祖母太皇太后卞氏崩了。又过两年,绝世奇才、天下文魁,叔父陈思王曹植又辞世了……

“呜呼哀哉!父亲母亲,难道朕乃不祥之身,一居皇位便要连累许多皇亲名臣,被病魔夺去生命吗?……”

想起40岁就惨死的母亲甄氏,曹叡的心中一阵阵悲哀伤痛。母亲绝世的容颜,常是做儿子的骄傲,自己的俊俏相貌也是得之母亲的遗传……母亲被父皇赐死,真是晴天霹雳!自己也由齐公贬为平原侯。

“父亲真是太狠心了,全不念当初的热恋之情!……”17岁的少年不敢有所不满,只能把悲愤痛苦深深埋藏在心里,按照父皇的旨意奉养郭皇后。

226年,曹叡终于做了皇帝,迫不及待的为母亲修建寝庙,祭祀陵墓,追谥为文昭皇后。还追封外祖父甄逸为敬侯,让其孙甄像承袭爵位。

尽管做了一系列补偿,但死者已矣,遗戚难消。母亲长眠地下,自己再也不能承欢膝前……

曹叡多次梦见母亲,醒来时便泪满枕席。无上权威,锦衣玉食,也不能弥补深切的思念之情,于是又擢甄像为虎贲中郎将,侍卫宫禁。几个舅舅也都封官任用,赏赐累计达到万两黄金之巨。

隐隐约约有些风声传进了曹叡的耳朵里:甄后死于非命,是郭皇后谗言陷害所致!曹叡惊疑交加,几次流着泪向郭皇后追问母亲的死因,郭皇后又惊又怕又气,待他再好,毕竟是人家的儿子,天地诡秘,报应不爽……她几番支吾,搪塞不过去,索性拉下脸回答:

“先帝自己杀你母亲,为何来质问我?……而且你作为儿子,难道可以追究皇父的过失吗?难道因为生母冤死,就要后母也冤死才甘心吗?……”

曹叡勃然大怒,拂袖而去,命令撤走郭后的侍奉宫女,克减衣食,派甄像领禁卫军将郭后的寝宫围困起来,禁止所有人出入。

51岁的郭皇后自思没有好下场,被逼无奈,服毒身亡。

这时才有宫人大胆的揭发:据老死的宫女生前透露,甄后死时,郭皇后怕她灵魂作祟报复自己,怂恿文帝将甄宓披头散发覆盖脸孔,又用谷穅塞得满口,然后下葬。据说这样人死化鬼后,看不见也说不出话来……

曹叡怒不可遏,立即令对死去的郭皇太后,也照样披发塞糠,草草埋葬了。

曹叡为母亲出了一口恶气,心里好受多了。

接下来的一系列文治武功,让他感觉自己是个不错的皇帝:

宽刑法,薄赋役,善用臣,悅民心,内政清明。对外则多次击退吳、蜀的联合进攻,又翦除鲜卑之患,边境安定如恒。武功如此,文采也不错,虽及不上祖父和父亲,也能诗善文,可与天才名士相颃颉,文武百官无不钦佩。

既是天子,就当有天子的享受,有天子的气派,所以崇楼巍殿不为过,美轮美奂不为奢,仙姝美姬不为多,琼浆玉液不为侈……这一切是自己为大魏作出重大贡献而应得的报偿!……

可惜老天无情,上苍不佑,自己年纪轻轻就大病缠身,行将不起。就将舍弃这至尊的地位,永别这华美的宫苑,抛下这娇美的嫔妃,终违这人间的佳馔……啊!天下的至悲至哀,还有超过这伤心事吗?

两行浑浊的泪水从曹叡的眼中流下,濡湿了枕头。

令他痛彻心扉的,还有一件至死不能释怀的遗憾:尽管嫔妃如花如云,美女御不胜御,但就是难留子嗣。三个亲生儿子都未长大便夭亡了!206年清河王曹冏死,209年繁阳王曹穆死,最小的曹殷231年生,232年就死,只活了两岁。

“朕做了什么孽?老天要如此的惩罚我?……”

曹叡每每念及,就了无生趣。于是,变本加厉的在嫔妃身上努力耕耘,于是,适得其反,身体越发衰弱,龙种越发难培育,子嗣越发渺茫……

万般无奈之下,曹叡选了叔父曹彰之孙,任城王曹楷之子曹芳做养子。青龙三年封齐王,作为了皇族第一继承人。

“可是曹芳年方8岁,能挑得起治理大魏这个重担吗?……”

一阵揪心的忧虑,令他五内如焚。

前些日子指定了皇叔曹宇为大将军、辅政大臣,但这个武帝的庶子生性宽厚胆小,全不类太祖曹操的遗风。只因他与曹叡叔侄年纪相仿,自小玩到大,亲密无间,才最受宠幸。

曹宇虽性格温懦,都也有自知之明,不愿卷入残酷的权力斗争中,只想安享荣华富贵,所以几次提出辞呈。曹叡不许,又指定了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曹真之子、屯骑校尉曹肇曹休之子和骁骑校尉秦朗四人,帮助曹宇共同辅政。

这番任命急坏了两个人,那就是同为曹叡亲信的中书监刘放和中书令孙资。曹丕登位时,取消尚书省,以秘书省代替,后改为中书省,这两人就长期担任了中书省的长官。

曹叡又给他俩加官侍中与光禄大夫,都封了最高的侯爵一一县侯。

刘放擅长书檄,撰写诏命,孙资善于谋划,定策出计,两人成了天子的代言人,两代魏帝都将他们倚为自己的喉舌和心腹。

也正是在久掌中枢参预机要的日子里,他俩与皇亲国戚们结下了怨隙。

“刘兄,有人告诉我,前日,曹肇指着一只歇在宫苑树上的公鸡说:这家伙在宫中报晓很久了……夏侯献狠狠的接口道:看它还能神气几天!……嗐,杀气腾腾啊,刘兄!”

私议中,孙资忧心忡忡的告诫刘放。

“我两人每每损害宗室权贵的利益,一旦这些人当权,恐怕我们下场不妙。朝登天子堂,暮作階下囚,这还是轻的,死无葬身之地也是可能的……”

刘放叹了一口气:

“可是陛下信任曹宇自然是超过了我们,我们能有什么办法?”

“事在人为,只要用心去做,总归有机可乘的!”孙资思忖着,“我们就从曹爽身上做文章,此人孱弱,与我们关系也不紧张,可以打破缺口……”

自从曹叡卧病后,刘放、孙资就天天进宫来问候圣躬,可是曹宇和曹爽也经常守候在榻旁,一直没机会说。日子一天天过去,皇帝的气息越来越微弱,刘、孙两人真是忧心似焚。

就在曹叡神思恍惚,胡思乱想的这个下午,曹宇有事去找曹肇,他前脚刚走,伺候在殿外的孙资、刘放急忙溜进了寝宫。

曹叡隐约之中听到有人在旁轻声的哭泣呼唤,心里猛一惊:

“难道朕已经死了吗?……没有啊,为何有人哭得如此伤心?……”

他一睁眼,看见孙资、刘放两人跪在床前流泪抽泣,曹爽木讷的坐在一边。

“两卿勿哭……生死由天,富贵从命。秦王汉武,都求长生而、而不得。朕又、又何惧一死?……”曹叡声音微弱的吐出几句话。

“陛下切勿说此不祥之辞……”孙资磕个头,眼挂泪珠望着皇帝:

“臣等担心的是陛下千秋万岁之后,太子年幼,后事将如何托付?”315315zxs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