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妈妈叫儿子去办事,都安排妥当后,才回内院,走前叫来两个儿媳妇跟女儿,叮嘱她们平日里不可张扬,见着陈家那边的人,也不要炫耀攀比,若有个什么争论,暂且忍让几分。
三个小妇人皆应了,随后又对小女儿道:“你老汉最是个不着四六的,你多盯着些,没事儿就叫他带娃儿,你在旁看着点,别叫他闲下来。”
两个儿媳听了,就明白,肯定是公爹又说了什么不对的话,惹婆婆生气了,所以婆婆要收拾公爹,要知道带孩子最是累人。特别是小姑子前年生了个小的,三岁、四岁猫嫌狗嫌,更加的难带。
花妈妈的女儿谢三娘听了,便应声:“阿娘放心,女儿知道了。阿娘只管伺候主子,屋里有我与两个嫂子呢。”
花妈妈欣慰的笑笑,又对两个儿媳妇道:“你们两个,现下也没什么正经差事,就闭门在家做针线,姑娘出门子后,少不得各处打赏,你们多做些荷包背着,缺了布头、针线,就去针线房领,那边菊瑛已经打好了招呼。”
两个儿媳应了,花妈妈才放心的去了。
家里的男人不省心,但好在是个好拿捏的。当初自己跟姐姐嫁进来,不就是瞧着谢家两弟兄好拿捏吗。
想着,花妈妈就去了柳妈妈处,跟姐姐絮叨几句,叫姐姐日后照扶一下老二。
柳妈妈道:“你只管放心,贵小子是我亲侄儿,我能放着他不管吗?再过一个多月,七姑娘就要出门子了,你家里的事情,可安排妥当了?”
花妈妈就回道:“全都妥当了,也只有大贵一家子要安排,叫他们去湄洲帮七姑娘打理铺子。七姑娘出门后,紧接着就是八姑娘,随后老爷携夫人去湄洲赴任,姐姐这边,可有眉目了没?”
柳妈妈听了这话,少见的露出个笑来:“你只管放心,夫人那边已经定下了随侍的人选,春小娘点了我去伺候。”柳妈妈说是伺候已经升了侍妾的挽春,其实就是跟着她一起被夫人传唤。
花妈妈就更加放心了,等姐姐到了湄洲,儿子大贵一家子也有人照看。
姐妹俩说了许久的话,还有一个月,她们姐妹就再难相聚,现在多聚聚,旁人也说不出什么话来。
接连有三个姑娘出门子,绣房那边忙得不可开交,底下的小丫头,没一个得闲的,不是做荷包,就是打络子。
上面的大丫头更别提了,得给姑娘们做衣裳、手帕、荷包、扇套等物,那些活计最好的绣娘,得给姑娘们做喜服。
六姑娘出嫁的时候,用的是蜀锦做喜服,不需要多做绣花,毕竟蜀锦天然的纹样,就极其的华丽,绣花上去,反倒糟蹋了那份纯粹的美。因此,只需要简单的裁剪,两三个绣娘,细细的做了,也不过五六日的功夫。
七姑娘、八姑娘出嫁,家里就没准备蜀锦,只是用寻常的锦缎做喜服,因此需要刺绣点缀,方不失体面。
绣房里的绣娘,都去做喜服了,余下的也抽不出手来裁剪衣裳,因此下人的份例衣裳,都是叫人领了料子回去,自己裁剪。
丫头、仆妇们好说,都会自己裁剪衣裳,就是苦了那些守卫,妻小在庄子上住着的,离得近的还好些,总能抽出空去一趟,让妻子帮着裁剪。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