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凑近胡亥,低声说道:“公子,您可以在陛下耳边多说说扶苏的坏话,让陛下对他产生不满。同时,我们也可以暗中收集林墨的把柄,一旦有机会,便将他置于死地。”
胡亥眼中闪过一丝犹豫:“这样做,会不会太冒险了?”
赵高拍着胸脯:“公子放心,一切有我。只要我们小心行事,定能成功。”
林墨的存在,不仅改变了扶苏的命运,也引发了朝堂上的暗流涌动。
丞相李斯对林墨的态度从最初的反对转为警惕。他本是大秦帝国的重要权臣,一直掌控着朝政的走向。然而,林墨的出现,让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在一次朝堂会议上,李斯看着林墨站在一旁,心中暗自思忖:“林墨如今深得陛下信任,又与扶苏关系密切。若他继续在朝堂上扩大影响力,恐怕我的地位将不保。”
此后,李斯开始密切关注林墨的一举一动,试图找到他的弱点。他与赵高暗中勾结,两人经常在密室中商议如何对付林墨。
百官对林墨的态度各异。一些人敬畏林墨的仙人身份,认为他能够为大秦带来祥瑞和力量,对他毕恭毕敬。他们在朝堂上总是附和林墨的观点,试图讨好他。
而另一些人则嫉妒林墨的地位和能力。他们觉得林墨不过是一个外来者,却轻易地获得了陛下的信任和重用,心中充满了不满。这些人在朝堂上常常对林墨的提议提出反对意见,试图削弱他的影响力。
还有一些人则暗中谋划着自己的利益。他们在观望局势,等待着时机,看看是站在林墨这边,还是与反对林墨的势力合作,以获取最大的利益。
朝堂上,表面上依旧是一片君臣和睦的景象,但在暗地里,各方势力已经开始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林墨,身处这场风暴的中心,却显得淡定从容。他深知,自己的使命不仅是帮助扶苏成长,还要守护大秦的未来,无论前方有多少困难和挑战,他都将坚定地走下去。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林墨开始教导扶苏修仙之法。他带着扶苏来到一处幽静的山谷,这里灵气充沛,是绝佳的修炼之地。林墨向扶苏传授了吐纳之法,让他学会如何吸收天地灵气,转化为自身的力量。
扶苏按照林墨的教导,盘膝而坐,闭上眼睛,用心感受着周围的灵气。起初,他总是难以集中精神,脑海中不时浮现出儒家经典中的语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摒弃了杂念,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修炼上。
林墨在一旁看着扶苏,心中暗暗点头。他知道,扶苏已经开始走上了改变之路。但他也明白,前方的路还很长,扶苏不仅要在修仙上取得进步,还要学会如何将修仙的智慧运用到治国理政之中。
与此同时,赵高和李斯的阴谋也在悄然展开。他们买通了一些宫中的侍卫和宫女,让他们密切监视林墨和扶苏的一举一动。他们还在朝堂上散布一些关于林墨的谣言,试图抹黑他的形象。
一天,一位大臣在朝堂上突然上奏:“陛下,近日听闻国师林墨行为诡异,时常与一些神秘之人来往。臣担心他心怀不轨,对大秦不利。”
秦始皇皱了皱眉头:“爱卿所言,可有证据?”
大臣犹豫了一下:“臣……臣只是听闻,尚未找到确凿证据。”
秦始皇不悦地说道:“无凭无据,不可随意诋毁国师。国师为大秦做出诸多贡献,朕相信他的为人。”
虽然秦始皇没有轻信谣言,但林墨却感受到了朝堂上的敌意。他知道,自己必须小心行事,不能让敌人有机可乘。
而扶苏在修炼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他发现,修仙之道与儒家的理念虽有不同,但并非完全相悖。他开始尝试将两者结合起来,以一种全新的视角看待世界。
在一次与林墨的交流中,扶苏说道:“国师,我在修炼时发现,修仙讲究顺应自然,而儒家的仁政也是要顺应民心。这两者之间,似乎有着某种联系。”
林墨微笑着点头:“你能有此感悟,说明你已经开始开窍了。修仙与治国,看似不同,实则相通。都需要把握一个‘度’,顺应时势。”
随着时间的推移,扶苏的修为逐渐提高。他能够熟练地运用灵气,施展一些简单的法术。而他的思想也变得更加开阔,不再像以前那样迂腐。
赵高和李斯见阴谋未能得逞,决定铤而走险。他们计划在一次林墨外出时,派人暗杀他。他们精心挑选了一批杀手,埋伏在林墨的必经之路上。
这一日,林墨接到消息,说是在城外的一处山洞中发现了神秘的气息,可能与天道本源有关。林墨决定前往查看。
当林墨骑着马,行至一片树林时,突然,四周涌出一群黑衣人。他们手持利刃,眼神凶狠,将林墨团团围住。
林墨镇定自若,他看着这群杀手,冷冷地说道:“你们受谁指使?”
杀手们并不答话,一拥而上。林墨施展法术,一道光芒闪过,杀手们纷纷倒地。然而,就在这时,又有一批杀手从后方袭来。
林墨陷入了苦战,他一边施展法术抵挡,一边寻找着突围的机会。就在他即将力竭之时,扶苏赶到了。
扶苏如今已有了一定的修为,他施展法术,与林墨一起击退了杀手。
林墨看着扶苏,欣慰地说道:“你来得正好。看来,我们的敌人已经按捺不住了。”
扶苏坚定地说道:“国师,我不会让他们伤害到你。我们一定要找出幕后主使。”
经过一番调查,林墨和扶苏终于发现,幕后主使竟然是赵高和李斯。他们将此事告知了秦始皇。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