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贩子虽然狡猾无比,但架不住百姓那雪亮的双眼。在重赏的驱使下,一旦发现到有可疑人员,即便与画像不是那么像,也会去官府举报。
这就大大加大了官府排摸的范围,从而缩小了人贩子的活动空间。因为,他们一不小心就会被人举报,在百姓眼中俨然成了会行走的宝藏,管他是不是人贩子。先举报再说,万一真是呢,岂不是有了一笔意外横财。
而且大家出去赚钱的机会并不多,现在针对的又是大家最痛恨的人贩子,而且官府又有了悬赏银子,大家能不擦亮眼睛尽力帮忙吗?这样一来,念儿归的成果能不喜人嘛?
虽然那些人贩子很会隐藏行迹,但他们的外貌特征可都是在衙门备案的,而且明晃晃地张贴在各处,很难不被熟悉他们的人看到,稍微起疑了,人们也不会放过这个拿赏银的机会呀。
要知道,一般百姓的活动范围并不大,很多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同一个地方,邻里街坊都互相熟悉,一旦有陌生人路过或躲入附近被人发现。
若是其中,存在几个有心人,一合计就能发现此陌生人与通缉画像的逃犯有几分相似,因此会为了重赏而主动去报官。
即便这些人想躲到与世隔绝的小村子里,也是很不容易的,主要是这些地方的人们更加团结,并且异常排外,一旦出现眼生的外人,很快就成了人们注意的目标,人们会问到你的祖宗八辈,稍微有些问题就会被无限放大,成为人们的公敌。
更何况,大周朝还有一个“连坐”的制度。
若一个人发现通缉令里的犯人不主动报官的话,一经发现就会被连带处罚,甚至罪及家人亲戚,如果是包庇犯人则犯罪加一等。
试问,在这种情况下,谁还敢隐而不报呢?更何况,稍微跑下腿,就能拿到数量可观的赏银,知情者还能不积极举报?
因此,如果一个逃犯在没有朋友亲戚的情况下,贸然躲进某个小村子,无疑是自投罗网,这就相当于主动给大家送钱去了。有时候,都不用官府出面,村民们就会自动将这些人送往衙门。
要知道,越是偏远地带宗族的势力越强,抓个把案犯简直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既然要追查人贩子,那就绕不会旧案重提。
这不仅需要各地官府的配合,翻查旧案例,还要走访遭遇人贩子的家庭,从他们那里查找处丝丝线索。
于是,一场盛大的“官民大合作”在大周境内逐渐拉开了序幕。
而在京城,禁军侍卫沈长江所在的沈府,就是“念儿归”第一个要走访的府邸了。
在《石榴花开朵朵香》这本书中我们就曾提到过,沈方圆被劫时,是在庆华三十年,那时沈方圆十五岁,是国子监的一名学生,当时因为得了风寒而没有去读书,想吃巷口的烧饼,因而带小厮出门购买。
而小厮怕沈方圆来到主街上吹到冷风加重病情,就让他在巷子背风处等着,然后他便只身前去购买。
没想到,就是这前后脚的,沈方圆就被人贩子给劫走了,从动手到将人迷晕带走,不过是片刻功夫。
而这个案子至今已经有十二年之久,尽管朝廷也一直在派人追查着,但到现在为止,依旧没能查到任何蛛丝马迹。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