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现在的千层绣是以王小花的“花样年华”,而“百转千回”则源自“风华绝代”,而刘氏绣坊只不过是老刘家的一些产业而已。
而刘永亨自从跟严相一起参加了赏花宴,也结交了很多士林中的人物,他们也都跟他相谈甚欢。
赏花宴过后,各种文会试会的举办者都不忘给刘永亨发张帖子,而刘永亨闲来无事也参加了几场。尽管他只有一个秀才功名,但能被严相视为座上宾,就足以让人对他另眼相看了,现在一交谈才发现他他对《蒙学》的领悟,竟然如此精深,人们越发愿意与他交流了。
就这样,刘永亨也结交了很多志趣相投的士林中人,而他的名声也慢慢的传扬出去了。
而昭阳帝也对老刘家很好奇。想着能培养出性格迥异的刘毅几兄弟的当家人会是怎样的人物。
于是很快,刘府就接到了宣刘永亨进宫面圣的旨意。
这时,刘永亨已经是个年逾杖朝之年的老人家。虽有刘璐精心照料,但也难以抵挡岁月的侵蚀。
不过,昭阳帝的圣旨却如一剂强心针般,瞬间就提起了刘永亨的精气神。
然后,再穿上“风华绝代”为他赶制的华服,而在出门前又精心收拾了一番,倒越发显得精神矍铄了。原本八十多岁的年纪,看上去也就七十岁的样子,这让昭阳帝的满意了几分。
这也是昭阳帝平生以来,少有的一次亲民召见,而刘永亨也确实是在教书育人上下足了功夫,每个询问,他都回答得恰到好处,倒不是说他说得多有水平,而是这些回答都是他的经验之谈,一问一答之间,皆是发自肺腑。
在整个召见过程中,刘永亨都是以他最质朴的语言回答了昭阳帝,尤其是在谈及民间读书之难时,刘永亨更是有好几次真情流露,而这却是最能打动人心的。
要知道,身处高高在上的皇位,已经很少有机会聆听一个普通人的内心感受了,而刘永亨却是个最至朴至善的性格,尤其是他又活了这么大年纪,虽然是第一次面圣,但因无欲无求,才不会向其他人那样容易失去本心。
而刘永亨的这种心态,则最为昭阳帝看重,当即便给了他一个在上书房客座的机会。
而被获准进入上书房担任客串讲师,这对于刘永亨来说简直是天大的恩赐,为了回报皇恩,殚精竭虑唯恐愧对皇恩,刘永亨等人不敢有任何懈怠了。
要知道,同样是讲课,学生不同,讲解的内容可是有天壤之别的。
为此,刘永亨更忙了。
那里可是上书房啊!能出入上书房的可都是大周朝有名的名人大儒,更不乏尚书首辅,哪一个拎出来,都是威震八方的人物。
不过,对于皇子皇女们来说,刘永亨的知识早已足够了。
再是皇子女,也是刚开始启蒙的小孩子。相对于一个严苛的当世大儒,他们更需要一个宽和的长者。
正因为这些皇子女还都年幼,他们更容易倦了、疲了、累了,抑或是困了,这时他们需要的是休息,寻找的是一副坚实的臂膀,抑或是一个温暖的怀抱。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