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军隔水对垒,敌方主动进攻,我方在敌军渡过一半时发动攻击,这种战术就是“半渡而击”。

《孙子·行军篇》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

在正常情况下,“半渡而击”是打击敌人的最佳时机,在泓水之战中,宋襄公在楚军半渡时不愿乘人之危,坐失良机,宋襄公也因此战被后世嘲笑了两千多年。

半渡而击的经典之战则是在潍水之战。

这一战韩信先主动渡河进攻,然后佯败后退,在敌方渡河来追时放上游水灌敌,大败敌军。

《孙子·行军篇》之所以提出“半渡而击”,是因为敌方一部分已上岸,余部尚在渡河,此时敌方首尾不接,行列混乱,正是我方发动攻击的最好时机。

如果这个时候不出击,让敌方全部渡河站稳脚跟,要取胜就没那么容易了。

此时的情况就正是如此,扶余军虽然已经有半数人马渡过了河,但也因为渡河的原因导致队形混乱。

此时汉军突然杀出,混乱中的扶余人,根本无法抵挡汉军骑兵的冲击。

再加上此时又是黑夜士兵们根本不知道敌军来了多少人,只能听到隆隆的马蹄声。

惊慌失措之下,士兵们乱做一团。

一些士兵想要继续前进,一些士兵想要退回河对岸。

失去阵型的步兵面对骑兵时就是被屠杀的对象。

不到半刻钟扶余人就彻底崩溃,士兵们四散而逃。

一名百人长,大声呼喊着想要阻止士兵逃跑,反而被惊慌失措的士兵推倒在地。

随后无数士兵的脚从他身上踩踏而过,这名百人长竟然窝囊的死在自己士兵的踩踏之下……

还在对岸的巫哲面对如此局面也是束手无措。

无奈之下他只得选择放弃对岸的士兵,下令剩余的士兵结阵缓缓向大营退去。

张浪本欲击溃敌军之后,趁势渡河,此时见对方严阵以待,在衡量一番后,放弃了继续进攻。

……

另一边当扶余人的营地燃起大火时,刘裕也向喀纳发起了突袭。

骑兵近距离的突袭是非常致命,更何况又是夜晚。

喀纳所部虽然也算是精锐,但在面对突如其来的进攻时同样毫无还手之力。

看着周围一个个一同从奴隶营走出来的袍泽兄弟倒在血泊中,喀纳心如刀绞。

“降了!”

喀纳猛然喊了一声。

“我们投降!”

他再次高呼!

“降了!我们投降!”

喀纳流着泪吼叫着。

刘裕此时也看见了呼喊吼叫的喀纳,他淡然的对传令兵道,“传我命令,收降!”

因为喀纳的及时投降,这一战双方死伤的人数都不多。

刘裕让人把喀纳带到自己面前。

“你就是喀纳!”

喀纳闻言脸上的惊讶之色一闪而过。

“奴才就是喀纳!”

刘裕皱了皱眉,“汝乃军吏,岂可自称为奴!”

喀纳道:“我本就是奴隶!”

刘裕点了点头,向左右吩咐道:“带他下去!”

“诺!”

刘裕留下一个屯看管投降的扶余人,又派人传信给四平城。

随后带着其余的军队快速向黑水寨进军。

……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