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方宁看看周围的学生,似乎经管学院的学生们对设计领域的事情十分懵懂而好奇,微笑着解释道:“设计这种事情是很主观的,很难会有最正确的答案,在这个方面我没什么经验,还只是对设计比较有兴趣的阶段,毕竟运营才是我的主业。”
“可是,运营太难了,需要兼顾很多细节,还要协调很多关系,鹿董,我~~~社恐~~”一个学生在一边糯糯的插了一句,引来周围几个学生的共鸣,大伙儿都在念叨自己在创业体验项目和分组作业中遇到的诸多困难。
“对啊,我也社恐,他们让我做经理人角色,可是我让他们给我的结果都不能用,数据都是拼凑的!”
“还有,明明一个大作业我宁可自己做,可分组之后大家都说不会做PPT,或者没有什么素材,结果能提交的都是网上有的那些,老师说不行~~~”
学生们的这种问题在以前的讲座或者社团活动中也是听说过得,鹿方宁一般也只是听一听笑一笑罢了,谁的青春不迷茫呢?鹿方宁想起这个畅销书的名字,恍然觉得自己也似乎成了学生眼中的“过来人”,既然被赋予了“过来人”的角色设定,那就可以有模有样的唠叨一下:“分组作业我没什么体会,但是我能理解为一个项目交给一个项目组来做,这个项目组有多个成员共同承担这项工作,对吗?”
“嗯,差不多~”这个比喻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同,鹿方宁接着说道:“一个项目组通常是组长负责接收任务,最后组长来反馈结果。中间的过程就是按照任务给出的时间节点要求、分配任务、细化每一个组员需要承担的工作量和时限。比如我们刚刚处理的一个项目,需要对一个有合作意向的工作室进行评估,评估之后,形成一个结果,我们最后的结果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就发了一个公告。这个过程中涉及到的可能不是鹿鸣的一个部门,可能是多个部门都有参与,这就是一个相对复杂一些的分组作业,因为每个组的作业任务之间也是有关联的。”
鹿方宁略停顿了一下,让学生们对自己刚刚说过的内容有一个缓冲,又接着说道:“我就说一下我参与最多的部分就是讨论评估,这个部分里面我几乎是观摩了任务推进的全过程,当然也会参与意见,相当于这个部分的一个参与者,但组织者和引导者仍然是这个评估组的负责人,她的工作量和工作任务就是依据合同文本的每一条确认对方的执行情况和执行计划,这个过程需要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和敏锐的判断,我个人的感觉是她做的很好,她是一个很专业的谈判专家,当然,这个过程中,需要很多人为她做配合,这些为她做配合的人就相当于分组作业中的每一个组员,他们的分工都不一样,甚至包括我们后勤送水的姐妹也很重要,刚刚好在他们谈的快要吵起来的时候送水进来,我都要给她鼓个掌了!”
鹿方宁说的轻松,学生们理解起来也不觉得困难,有的学生起哄:“鹿董,我最怕分配任务,怕他们拒绝,他们动不动都说我不会我不会,怎么办怎么办!”
“社恐?不会?”鹿方宁接着他的话说道:“刚才就有好几个孩子嚷嚷着自己社恐?我想说,真正的社恐都是在心里默念,在网络上写小作文,没有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承认自己社恐的!你们这都是装的社恐!”
一句话戳穿了他们的小心思,学生们都笑了起来,鹿方宁又接着说道:“职场上不允许嚷嚷着我不会!大家在做分组作业的时候没有生存压力,可是在职场上,反复强调个人能力不足则意味着淘汰,如果分组作业也考虑淘汰机制,是不是就没有组员这么嚷嚷不会了呢!”
“压力,催生动力。那些折磨到头秃的专业也许真的不是我的菜,努力过后仍无进展,就不要费钱费力费时间。”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