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书记追进去,把庙祝子给撵了出来。

庙祝嘿嘿地跑出来坐门槛上抽烟,双怂双憨。

老书记从灶屋出来的时候,提了个背篼。

老妈跟在后面帮他把背篼拎了起来,让老书记方便背背上。

不是太重,是怕他一甩,把背篼里的东西浪翻了。

老书记背上东西,朝老二大手一挥,“走!”

王兴汉跟在老爸身后一句话都没说。

老书记明明只叫了老二。

庙祝这个脸皮厚的也跟着。

不过老书记也没拦,王兴汉的爷爷婆婆死的时候都是庙祸选的坟地。

山上葬了许多人。

不过算不得祖坟山。

当年打完仗,老书记背了很多战友的骨灰回来。

都一一葬在了这里。

全都是庙祝选的地头。

老庙祝上了山就收起了吊儿郎铛的模样。

一边走,一边扯竹丫,随便扯根藤蔓把它们一缠,一把小笤帚成了型,在十几个坟头的石碑上一边扫一边念念有词。

“青山处处埋忠骨,浩然正气在人间……”

老书记给父母坟头烧香点蜡烧纸,摆上一碗煮得七分熟的座凳肉,两个杯子各倒一杯酒。

“爹!”

“妈!”

“以前就害怕突然哪天就没法上坟了。”

“儿子抵抗侵略,你们大孙子是戍边守疆,老二……老三学有所成,报效家乡来了。”

说完头也不回地去了另一座坟,一直不说话。

王兴汉去上面把每一座援朝烈士坟前都点了烟,淋酒洗碑。

最后站在大舅的碑前,手放在碑上轻轻地摩挲着。

一仗打出五十年和平是当初的目标。

现在看来,远远不止五十年。

国力越强,战火在本土燃烧的可能性就越小。

王兴汉在每一块青石碑上摩挲片刻,“还不够强。”

“还要更强!”

来到爷爷婆婆的坟前。

印象中的爷爷话不多,很爱笑,婆婆喜欢坐在椅子上打磕睡,抱着王兴汉的时候还打瞌睡。

下巴经常撞到王兴汉的头顶。

他们都很显老,四十多岁的时候就老得不成样子。

王兴汉以为是他的记忆出了问题。

后来从许多朋友和生意上的伙伴口中得知,那个年代的农村,人就是显老,皱纹很深,背很驼……

很大程度上反应出劳动人民最真实的模样。

王兴汉在坟头说,“爷爷,婆婆,现在的人腰杆比以前挺得直了。”

“以后会挺得更直的。”

最后到了老爸的身边,这就是二姐的坟,还是那么新的样子。

老书记说,“你二姐要是没走,现在只怕嫁人,你外甥只怕是都两三岁了。”

二姐最像老爸,性子很刚,又凶,但真的很聪明。

王兴汉记得二姐去世那天都还在安慰老爸。

“爹,你是有福气的。”

“妈妈很贤惠。”

“大哥又踏实,又能吃苦。”

“庙祝都说老三是文曲星。”

“这福我是享不到了,老爸,我在天上守着你们,你在人间照顾好他们……”

如果不是天下雨!

老书记不知道还要在这里站到啥时候。

王兴汉回忆了一下,每次到二姐的坟头,都会下雨呢!

“二姐,我想你了呢!”

王兴流呢喃一句,一阵风吹斜了竹林,就像二姐的手抚过了王兴汉的脸……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