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谨点点头,陆逊继续说道:“再过几日,若陛下和大将军未有任命,我将主动请兵去往襄阳,希望与你两路出击,合力打通武关道。”

“陆兄,若能打通武关道,两军会师于宛城,对我汉军的北伐助益甚大。然,你我皆与满宠数次交战,各有胜败,不知陛下和大将军……能否以重任相托。况且,此刻镇守襄阳的魏延……恐与你不睦,陆兄勿要强为啊!”

听了诸葛谨的话,陆逊很是顾忌:此时的陆逊与魏延相同,两人都是“三公”将军。不过,在众人看来,魏延的骠骑将军是靠着战功一步一步升任而来,而陆逊始终是个降将,面对汉军少有胜绩,其声望肯定比不过魏延。

另外,魏延早就放出话:他对中路,也就是襄阳这一路的领兵权志在必得。据说是几年前在大散关时,刘闪亲自给他承诺过。

其实,陆逊和诸葛瑾并不知道:姜维发往成都的密信中,他不仅让诸葛瑾兵出汉中,也有让陆逊兵出襄阳的部署。刘闪正是考虑到魏延的性格,担心他与陆逊多有矛盾,这才迟迟没有下令。

在刘闪看来,姜维已经做好了三路北伐的部署:他将西路的领兵权交给诸葛瑾,中路的领兵权交给陆逊,自己负责东路的淮水,这确实是最佳的北伐方案。

然而,姜维虽然足智多谋,他却忽略了心高气傲的魏延。

兵将之间若有矛盾或不和睦,轻则影响某场战斗的胜败,重则影响整支部队的胜败,最终也可能影响全局。

宣室殿。

“襄阳这一路,不知费大人有何建议?”刘闪问道。

“陛下,若是微臣没有猜错,大将军必是倾向于陆逊吧!”

“确实如此!”刘闪也不隐瞒,把姜维的密信递给费祎。

“陛下的意思,是让微臣从中斡旋?”

“不错,朕正是此意。”刘闪点点头,满心期待地说道:“当年,诸葛丞相北伐期间,魏将军与杨长史多有不睦,全靠费大人从中调和,这二人才能暂时放下分歧,共同对敌众所周知,魏将军战功卓著,有勇有谋,但要统率全局,独挡一面,朕以为,还是陆逊更加适合。”

“陛下所言甚是!这中路领军之职,魏延志在必得。若交由陆逊统领,魏延必然心生不满,也难以听从陆逊之调遣。”费祎稍稍思索后说道:“陛下,若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也不难。”

“哦?不知费大人有何建议?”

“陛下,只需将中路大军的领兵权,暂时交由微臣掌管,一切问题,皆可迎刃而解。”

“此法甚妙,那就有劳费大人往襄阳一行!”刘闪秒懂了费祎之意,欣喜地说道。

“陛下放心,微臣定不辱命!”

有费祎出马,刘闪自然放心。

以费祎的官职、名望以及他在军中和朝中的资历,若中路交由费祎领兵,魏延虽有不悦,却不会有强烈的抵触或反对情绪。届时,费祎再寻找合适的机会,以大家都认可的方式,正式将领兵权转交陆逊,魏延也就无话可说。

兴汉五年公元240年三月,经过半年多的休整和筹备,兴汉将军诸葛瑾、大司马费祎,各奉诏令,出兵北伐。

当日,北上、东进的两路汉军延绵数十里,沿途相送的百姓人山人海,北伐将士个个豪情万丈,郑重地许下了“不复中原绝不归”之誓言。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