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吕壹登场

吳大帝嘉禾三年234年,孙吴历史上臭名昭著的酷吏吕壹登上了舞台。

吕壹担任了中书典检郎,简称中书郎,本来职责是监察中央和地方官府的文书,孙权交给他的重点任务,却是刺探臣民的言行,举罪纠奸。

这一回,孙权的目的是要用“特务”来遏制一下力量日益壮大的江东士族。

55岁的孙权,自建安五年200年登位,已掌权30多年,帝王之权术越来越老道,运用自如,几近炉火纯青。

他的心里非常清楚:父亲虽生自江东,但很早离乡,在江东并未立根基。哥哥利用中原诸雄争霸、无暇东顾之际向江东发展,最初所率不过马数十匹,宾客数百而已,全赖许多南渡的北方人才投入麾下,齐心协力,才开疆扩土奠定了如今的基业。

直至自己掌权东吴,周瑜、张昭、诸葛瑾、吕范、程普、韩当等人组成的淮泗集团,始终是赖以立国的主要力量。

然而随着宿将旧臣逐渐死去,自己要割据一方保有江东,必须笼络羁糜江东士族,使之深厚的本地财力、人力为自己所用。

在赤壁之战后,江东士人逐渐占了主体地位。顾雍代替了张昭,陆逊接替了周瑜,成为文武之领袖,正显示了这一转换的标志。

“……聪明的人主应当善搞平衡,既要依靠江东大族,也要维护淮泗集团,更重要的是让两家互相制约,互相抗衡,孤居中调停,打打压压、抑抑扬扬,全由孤从中操控,不让一家擅权,使两家乖乖为孤所用,才有利于政权巩固、长治久安。”

可惜这些话不能向群臣公开说,而吕壹也不能体会孙权的私心。

所谓小人得志便猖狂,吕壹就像一头脱去了链锁的恶犬,疯狂凶猛的扑向群臣,将他的阴狠残忍发挥得淋漓尽致。

他和他的副手秦博,指挥手下肆无忌惮的给官员网罗罪名,陷害无辜,夸大事实,挾私报复,无所不用其极。

权力这东西真是不用不知道,用了真奇妙!吕壹一时兴奋得忘乎所以,不管你是多大的官,被我揪住就得乖乖低头!

事实确实如此,吕壹胆子大得出奇,管你是丞相、大将军,他都敢捋虎须。

他控告江夏太守刁嘉诽谤国政,孙权大怒,抓刁嘉入狱。不少人受到牵连,吓得信口胡说,咬出更多的无辜者。只有侍中是仪坚持正义,在严刑拷打下也不改口,不肯诬陷别人。这才使刁嘉此案不了了之。

接下来,丞相顾雍也被吕壹盯上了。

顾氏是东汉末吴郡四大家族之首。

“顾、张、朱、陆”,或者是“顾、陆、朱、张”,不管怎么排,顾姓总是第1位。

顾雍是蔡邕的得意门生之一,所学书法和琴艺都十分出色,极为老师所器重。蔡邕曾赞叹说:老弟将来必大有成就,就将我的名字送给你吧!所以顾雍的字叫做“元叹”邕、雍同音。

顾雍才思敏捷,举动却持重自敛,官居高位,为人却低调,比起说话直而冲、老气横秋的张昭来,他更受孙权信任和同僚的喜爱。

他20岁就当了合肥县长,孙权领会稽太守时,顾雍正在吴县,就让他任郡丞,主持大小事务。孙权做吴王,顾雍又提拔做了尚书令。

就是这样一个大好人,吕壹也要向他下口。为什么?

理由很简单:如果百官之首都被我整倒了,其他人还在话下吗?何况顾雍也曾向孙权告过老子的黑状!

黄武四年225年,暨艳事件的第一年,东吴首任丞相孙邵就忧郁而死了。顾雍继任后,一直做了19年丞相。

孙权很尊重他的意见,多有采纳。晚年顾雍多病衰老,常休息在家不上朝,孙权遇有难题就派人去请教。

顾雍如果赞同,会留来人用餐,将问题讲深讲透。如果不赞成,就不多说话,也不请客。久而久之,这变成了惯例,孙权只要问使者:顾公请你吃饭否?就知道了顾雍的态度。

吕壹就在这件事上大做文章,向孙权诬告说:

“臣每次去,丞相都板着脸,不要说请臣吃饭,连话都不愿搭理,还表现出很厌恶的样子。即使开口,也只是一味指责过去某某事有所欠缺,这事该如何,那事又当如何……显然对陛下的旨意很不认同,不以为然。

“他自以为什么都正确,百官都以其马首为瞻,长此以往,陛下您的权威何在?舆论的导向又如何?与国家恐怕不是什么好事啊!……”

所谓谗言三至,慈母不亲,一次又一次,孙权的态度也逐渐转变了,从不相信到怀疑,再到确信,从心存疙瘩到生气不满,再到勃然大怒。

孙权忽然觉得顾雍所作所为,很有伪君子的味道:

“他受封阳遂乡侯的消息,家人是从别人口里才知道的。人人都向往衣锦还乡,可他却故意不以富贵为意,这不是沽名钓誉吗?……

“孤好饮酒,顾雍却滴酒不沾,偏偏群臣都怕酒后言行有失,而被责怪,常常弄得宴席之上气氛沉闷,索然无味。孤只好扫兴地感叹“顾公在座,人不敢乐!”百官忌讳丞相甚于畏惧大王,这不是咄咄怪事吗?……

“顾雍在朝廷上有所陈述,总是坚持己见,不肯通融,言辞表情却十分恭顺,这不是言不由衷吗?……

“顾雍的儿子顾劭是孤大哥的女婿,颇有识人贤明,前途不可限量,但他31岁死讯传来时,顾雍正在府中接待下属,和人在一起下棋,他为了不扫大家的兴,强忍悲痛,若无其事,待来客尽兴辞去,才伤心哭泣。这,这是人之常情吗?……

“还有那个陆逊,更让人不放心。当年庐江大战,我哥害得陆逊的叔父陆康憋屈而死,使陆家一度衰落,他会不记恨吗?虽说多少年来,他为江东立下赫赫战功,但杀亲之仇、毁家之恨,有几个人能放得下?他又不是圣贤,能够超脱凡人呢?……”

态度变了,考虑的角度也变了,顾雍过去种种被人赞不绝口的名士逸事,此时在孙权心里都变成了虚伪做作。孙权越想越讨厌顾雍,但又不愿当面责骂他,就让吕壹去训责。

吕壹气高趾扬的到了顾宅,看到顾雍服服帖帖跪在自己面前,得意地宣道:

“陛下有口谕:丞相多有舛误,年老昏聩乎?固步自封乎?孤念旧功,不忍贬黜,然亦不愿闻陈词滥调,不愿见卿之面。留孤耳根清净,幸事也!……”

“老臣遵旨谢恩!”

顾雍站起一旁,脸上表情如恒,不见一丝怨怼和不安。

吕壹心里恨得牙痒痒:

“老家伙成精了!我就不信,老子再加把火,陛下也不会撤你的职,看你还能无动于衷否?”

吕壹的阴谋眼看就要得逞,一个小人物的几句话却改变了顾雍的命运。

黄门侍郎谢厷,官不高爵不显,但他做过的一件事却使他声名鹊起。235年他奉命出使朝鲜,加封高句丽王位宫为单于,而当时魏国也正在笼络高句丽,命位宫捉拿吴国使臣。谢厷当机立断,抓住前来接待的高句丽主簿笮咨等30余人做人质。逼得位宫只好谢罪,贡献数百匹马以表诚意。

谢厷不辱使命而回,受到孙权赞扬,留为近侍官员。因此他近天子而多知内幕,百官都高看一头。难得的是他做人圆通,不树政敌、不参帮派,尽管心里支持正派的顾雍,却与吕壹也能和睦相交。

这天他正逢吕壹,闲聊了几句,把话转到主题上:

“听说顾公见弃,现在状况如何?”

“嘿嘿,不乐观啊!”吕壹顺口回答。

“若此公被免,谁能代替他呢?”

“谢厷此人值得与他交底否?……”吕壹心里考虑着,因此未马上回答。

谢厷凑上一步,轻声道:1234512345xs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