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吴魏争夺樊城
西线朱然率5万吳军紧逼襄樊。
他采取的战略与当年关羽一样,避开有天下坚城之称的襄阳主城不攻,把重点放在樊城。
长江的大支流汉水从中间穿过襄樊,将城池一分为二,隔江相望。因为城在襄水之北,古称山之南、水之北为阳,故称襄阳。
曹操在此设郡,樊城县就在襄阳城的北面,攻占樊城就能从水陆两路夾击襄阳。
朱然督军渡过汉水,令副将孙伦留守洲中心渡口,自率主力包围了樊城。
而西线的另一路吴军则由诸葛瑾和步骘统领,分头进攻柤中湖北宜城、南漳一带地区的各县城,牵制住襄阳守军,使之不能北援樊城。这样就有力保障了朱然军的南岸后路安全。
在樊城外围,吴军的进攻遭到猛烈抵抗,多时不能得手。
此时骑都尉相当于今之骑兵师长朱异献计说:
“敌军围堑修得很坚固,如果平衡兵力攻打很难奏效。我观察有一处工事据山崖而建,我军可以派重兵正面攻打,派突击军攀山偷袭,同时有多次部队继续佯攻其余围堑,吸引敌人注意。这样或许突破的把握更大些。”
朱异是朱桓的长子,袭父亲的嘉兴侯爵,代父掌管军队,此次也随军北征。
朱然点头同意,朱异便自告奋勇做突袭军的统领,率千余名身强力壮的士卒,在天蒙蒙亮的时候,就悄悄的绕到魏军围堑开始登攀。
天一亮,朱然按朱异的办法展开了佯攻,双方打的声势很激烈。
山崖旁的一支魏军正紧张的抵御营前的吴军,突然头顶上飞来许多箭矢,又有许多大石头滚砸下来!接着,竟是燃烧的火把丢在了围垒内,点着了木质的工事,燃起了熊熊火焰。
魏军死的死,伤的伤,余众抱头乱窜。进攻的吳军乘机变佯攻为真攻,一鼓作气占领了这个营垒。接着,由此为楔入口,源源不断派兵从此垒向两边渗透。魏军支撑不住,丢下一片尸体,放弃外围工事,逃回了城中。
朱然随即麾军从陆路攻打樊城东、北两门。水路溯江监视南门西门则是在遥远的另一边,不可能绕过去。
守军紧张万分,拼命抗击之余,把希望寄托在援军早日到达上。就在这个要紧关头,司马懿大军经南阳郡的宛县,由北向南压过来了。
真所谓人的名,树的皮,朱然心里好一阵紧张,对司马懿确实一点不敢大意。立即留下一部分人继续监视樊城,自率主力进入占领的魏军营垒,严令部下不得出战,坚守待变。
司马懿几次派出轻骑数挑战,朱然都置之不理。
魏军耀武扬威在围堑外高声叫骂:
“胆小鬼!”
“没种的吴狗,滚出来!……”
吴军将士气愤不已,纷纷向朱然请战,朱然一脸严肃的拒绝:
“司马老儿是魏国最会打仗的统帅,平辽东、灭孟达,赢得多么轻松漂亮!就连神通广大的诸葛亮也被他缠死、磨死。此人的可怕不言而喻……老实说本都督对战胜他的信心不足。我宁可与武艺绝伦的猛将斗勇,也不愿和老奸巨猾的司马懿斗智!”
“那……这么说,司马懿是不可战胜的了?”
朱异性格深沉,不类乃父咄咄逼人,听了主帅的话也有些不以为然,忍不住出言顶撞。
“不,世上没有百战百胜之将。当年曹操天下无敌,不也败于江东瘟疫之下,成就了周公瑾的不朽功名?如今正是炎夏季节,北方人最怕南方的湿热气候,水土不服是肯定的,用不了多久就会疾病四起,到那时,我东吳再获个赤壁大捷也不是不可能……”
听了朱然这番振振有词的分析,朱异等觉得也有一定道理,所以不再反对。
对峙了几日,魏军的骑兵不来骂阵了。朱然正以为得计,斥候来报:
“魏国荆州刺史振威将军胡质,从江夏来源,现已往三洲口去了。”
朱然大惊:
“单是司马懿正面强攻,胜负很难预料,但胡质若夺取了渡口,则我5万大军的粮食补给被掐断,那是必败无疑了!”
朱然心急火燎,急令朱异留下,亲自去争夺沔口渡口。数万大军都已派遣在外,身边只有数千人,当下也顾不得许多,急急忙忙赶往三洲口。
胡质是寿春人,年轻时由好友蒋济推荐,被曹操任顿丘河北馆陶县县令。后来做了丞相府僚属,历任常山、东莞太守,直至荆州刺史,赐爵关内侯。他为人沉稳,好深思熟虑。特别为人称道的是,不以己意度人,不强人之所难,所以颇得朋友与部下爱戴。
襄樊之战震动了附近所有的郡县,而荆州是离得最近的。诸将对强大的吴军心怀怯意,胡质认为:
“樊城地势低,兵力少,没有外援就危险了!”qqqqapprg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