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府造船厂这边的情况京城那边也是一直注意着的。有人等着看赵淮生的笑话,也有的人等着看结果。
皇上是盼着能够成功的,为了这个造船厂他真的是一路放行,有什么要求都一一应准。他老了老了,好像又有了年轻时候的激情和热情。他希望在后人提到他的时候都是满口的夸赞,能竖起大拇指歌颂他一声明帝。
现在国富民强,他这想法就往海外瞄了。海贸还是初次试探,他还想要更多。他的百万雄师歇的时间有些久,雄狮动上一动,他的版图也能再扩张一二。如果这个愿望能够完成,那他就算是死,也绝对会是笑着的。
永平府递上来的折子第二天上朝的时候,朝堂之上,皇上就让侍官读给大臣们听了。
“诸位爱卿有何感想。”
这人家船都造出来了还能有什么感想。当然是清一色的夸赞了。顺带拍了一波皇上的龙屁。把他夸成了千年难遇的明君明帝。
虽然知道底下的大人都是在拍马屁,但是皇上也爱听啊。他真是越老越爱听人说好话了。
“永平府造船厂立了大功。这小船造得,那这大船就也造得,这商船造得,这战船自然也造得。”
得,这下大臣们都知道皇上的意思了。皇上这是振兴海军啊,这往远了说一说,是想把这疆土再扩上一扩。这是要打仗啊。
大臣们都安逸惯了,觉得现在这样就挺好。对皇上的提议持反对意见的居多。但是皇上也不是现在就要下个结论,毕竟这造船的能力还有待验证呢,着什么急啊。
皇上也是试探一二,打个提前量,这样等到他真正提出的时候接受起来也不会太突兀。
而和兴建海军相比,这组建远洋船队就显得能接收得多。
皇上就喜欢这样,在想做决定的时候,二选一,而大臣们选的往往都是皇上预先就想让他们现在就接受的。
大臣们惯例性的吵吵嚷嚷争论了三天,最后,组建远洋商队的事儿就这么定下来了。船队规模暂定二百余艘,中大型定在百余。
永平府被分配了三十艘的任务。要求在两年内达成。
因为船型更大,各方面工序都复杂繁琐了许多。两年三十艘,这是个大工程。
永平府造船厂迎来了招工热。不招工没办法完成这个订单。招工之后三班轮换着来,造船厂一刻不停歇,才勉强能够在工期内完成。
在奥船厂这边如火如荼忙碌的时候,鑫昌商行的船队已经得了海运贸易许可文书准备出发了。
前朝的时候就没禁过海运贸易,但是多数都只是输入,还有极少数的江南大商贾才有远洋的商队,但凡出海且成功回来,都是赚的盆满钵满。朝廷虽然眼馋,但是国库空缺,迟迟没能组建属于朝廷的商队。现在终于国库丰盈,有了充足的银钱。皇上不再起心思也难啊。
皇宫中,皇上又到了看折子烦闷听杨英说八卦了解天下事的时间了。
“赵梁氏现在在做什么?”皇上笑,“她不是买了一批船吗?”
杨英笑,“赵夫人是代鑫昌商行买的,听说昌宁郡主也出了一笔钱。”
皇上乐了,“她们两姐妹不愧是姐妹,都是能抓银子的手啊。”可惜他一步错,赵梁氏不能再给他赚银子了。
“唉,我也该知足了。”
杨英心里吐槽,谁说不是呢。说句不好听的,这组建商队的银子里有一半都是赵夫人和裴二爷赚的呢。博士bk84ne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