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皇子朱厚照对解淳教导他读书,倒是表现的极为欢迎,还带着满府的执事和内侍,前来迎接解淳的到来,礼节做得十分隆重和庄严。
现在朱厚照只是大皇子身份,还没有确定立为太子,也许是弘治皇帝感觉自己身体强壮,暂时没有立太子的打算。
朱厚照身居此尴尬的位置,对极得父皇宠信,和极得朝野之人尊崇的祥瑞侯解淳极为看重,有此举动倒在情理之中。
解淳望着眼前温文有礼,待人十分和气的朱厚照,与自己心目中,原历史上那位行事乖张,一心想做大明总兵官的朱寿朱厚照,完全判若两人。
看来世事变化莫测,也许已经改变朱厚照的生活习性,也许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如今他不过是在压抑自己的习性,也许敦厚老实……也许口是心非……这种未知性,谁也难以猜测出来。
两个人以前共事交往过,现在名义上是师徒,两者的年龄相差仅仅十几岁,也没有什么年龄代沟。
解淳又丝毫没有大明朝的众位重臣们,身为皇子讲师那般刻板稳重,并且还带有几分威严之色的表现。
他们两个人就像朋友一样交往,解淳给朱厚照讲解文学和世事规则,并且多次向朱厚照讲说,时下平民百姓生活的诸多不容易,引导他对底层民众报以同情心。
特别讲解‘君为轻,民为贵;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丹,亦能覆舟。’的道理,提醒朱厚照要爱惜民力,方能强国富邦。
朱厚照也认真听讲,并且对解淳恭敬持弟子礼仪,两个人倒是相处得不错,却没有刘习教导解淳时,师徒之间那种相处融洽的真挚情意。
解淳也敏锐的察觉出,朱厚照表面上对自己十分客气尊重,内心处却对他有几分隐隐约约的疏离,好像对解淳有几分忌惮,和一丝丝反感。
对于此种情况,解淳也不以为意,认为这是人的天性和习惯,也许自己天生和朱厚照的脾气不合,才导致出现这种独特的感觉。
人与人之间,性情不合拍也属正常现象,即便你长相再俊朗艳美,也不可能人人都对你抱有好感,也未必人人都愿意和你做交心朋友。
这不是人的长相和交际魅力所致,是人们天生习性的必然结果,解淳认为自己没必要,和朱厚照做无话不说的知心朋友,只要两个人相处和睦即可。
有一天上课时,解淳无意间向朱厚照讲起,大明各地藩国和周边国家的分布情况,讲到高兴处,一时兴起,按捺不住,用毛笔在纸上画了个大圆球。
并特意把大明的彊域地图,一一画了出来,然后凭借自己的记忆,把世界各地也一一标注出来,自然有些精微之处,绝对会有些出错的地方。
当朱厚照看到大明彊土之外,还有那么多的国家和土地时,不由得脸色突变,有些震惊和一丝阴霾之意。
他铁青着脸庞,举止却不失礼仪,恭敬向解淳请教:“先生,这周边的国家,象朝鲜、倭国、麻逸等,孤皆有所耳闻。”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