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运用一些现代知识,对一个问题的认识,往往残而不全,跟细分和分段教育,有很大关系。每一门学科,不读到博士,不夸领域,所得到的认知,可能有很多都残而不全。
古代社会化分工不发达,面对问题,几乎都考虑一次性解决。一些认识,可能笼统性会更强一些。在大方向上,不容易让人出错。
我之前一心想着以后要回贵州山里养老,没有在外买房安家的打算。一直是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
没有家室,也没去急买房的事。
2014年末牛市启动,我有了第一笔几十万收入,考虑到一大家人的需要,拿回老家去盖新房了。
事后,我才明白:现在,农村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就是要被淘汰的居住地:商业不发达,医疗水平落后,没有教育,交通落后,社会生活和治安维护成本高,养不了老,也育不了小。
我们家新房盖在农村,平时都没人去住。几十万,当时在深圳还可以交个三居室首付。2015年3月,深圳房价突然飙升,很快翻了一番。原来可以交首付买的房子,转眼又涨了几百万。原来的首付款,只够买厕所了。
因为没见识,没规划,习惯性地对房价盲目恐高,结果在大城市,一平方都没有。钱套在老家的深山中,慢慢风化。
看起来,我出来了三年,心依然没有完全出来。
开始走桃花运了,而且一来就是接二连三,我才意识到:房子对家来说,也可能是个事。
我们这种从毫末一路成长的人,缺乏高人引路,自己站得低,天赋不离谱,进步和见识增长,可谓步步是血。
一个急性肠炎,一个高考民族加分政策,因为无知,都能把我搞得那么惨。
我专门学金融,做股票几年,对房产投资,开始依然糊里糊涂,连自住都未重视。当年,大哥那么没文化,买了地皮,还能被人怂恿又去退了,似乎可以理解了。
我母亲被人骗,我父亲因几口吃的殒命,三哥不时犯傻,似乎也很好理解了。
我们思想文化观念实在太落后,站得太低,又逢改革新观念肆虐,社会变化日新月异,诱惑和陷阱太多,我们的眼睛总盯着好的东西,犯红眼病而我们的心情和情绪,总本能地没有原则地过着自己的一切感受,总在盲目地维护自己一文不值的臭面子,如此,想在新时代变好,如何好?
新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太多,我们想要跟着变但我们的思维和习惯,包括各种陋习,又往往一成不变。
这样下去,时代越发展,很多人的烦恼,也会越来越多。
这大概也是有些人会说“今天的幸福指数没有过去高”的原因吧。
像我这么喜欢独立思考和研究分析的人,毕业后,并没有去研究过房价形成机制,只是之前听了很多人在担忧房价,就人云亦云,跟着担心,跟着认为当时房价很高了。
实际上,对我们学金融的人来说,稍微认真研究一下,用事实和数据说话,就会发现:房价的涨幅,也只是跟着其他物价一起涨。大米的价格,工资收入,货币发行量,并不比房价涨得少。
但为什么大多数人会拿房价来说事?
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房子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是很大的一笔支出,压力大。拿它来说事的人多,众口一词,我们能听到的,自然多是“认为”房价太高的声音。
二、大多数人口中的房价,其实是一些稀缺的奢侈品。实际上,农村和小城镇,空着很多房子,送人也没人去住。城里的房子,可以方便就业,可以方便做生意,方便学习,方便交流,方便看病,方便购物……但是,一定范围内的城市的商品房,总是有限的,这是一个城市最大稀缺奢侈品。
从人性来讲,好的东西,自然人人想要但是城里的房子,被太多人竞逐,价格抢高,多数普通人,如果没有一定家底,没有一定才能,没有长期打拼积累,已经无力购买。
买不起,说你两句,诅咒你,还不行啊?
人性就是这样:“吃不到的葡萄,很可能是酸的。”
还有,几乎每个人,小时候,都习惯过通过抱怨来获取欲求。长大了,面对一些困难,有时候不自觉地,还是会习惯性的想要通过抱怨来看看有没有结果。很多人一起面对的困难,大家一起抱怨,情绪相互感染。众口一词,“三人成虎”,我们听多了,就容易感觉好像听到了真理。
多数人炒股赚不到钱,少数人会说自己没认真学习和修行,多数人转移注意力,推脱责任,批评中国股市不行。
同样的道理,多数人没可能轻容易买得起城里的最大的奢侈品房子,自然会拿你的价格来说事。
我想明白了这个问题,开始坚定地相信纸币时代,房价随物价,随货币的发行,水涨船高。大城市,更是物价和货币的归流地。
有钱人在大城市,好的公司在大城市,有才能的要去大城市,中西部十多亿人,全国的钱,只要有机会,都会往大城市挤。大城市的房价,目前很多年,只会有上涨压力,不存在下跌压力。
我写了一些支持在现有体系下,房价随着货币发行量和其它物价一样长期上涨的文章并把很多人说房价太高的内心剖析开来,有点残忍,有点无情,有点冰凉。一些人受不了,对我直接开骂,其中还有我的亲人。
可惜,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世界,这个世界不以我们的感受为转移。现实可不是我们的父母,我们也不是小孩了,我们没可能像小孩一样,感觉不爽,发脾气,耍赖,就可能解决问题。
在现实社会中,做巨婴没用。没有人会惯着我们。
社会变化发展日新月异,自己不好好修行和改进,也不甘于平庸,用抱怨和不满来迎接变化而不是客观理性,积极上进,有什么用?
西方比肩孔子的大哲学思想家苏格拉底,教人从神学迷信中解放出来,学会理性,被民众认为是不敬神,告上法院,评审团投票表决处死。
然而,那些民众,并没有掌握真理。只是因为盲目地感觉不爽,盲目的维护固有的认识,盲目的排斥新的变化,或者说异端,对拯救自己的人,对带给自己光明的人,都容不下。
这跟风狗把来给自己打狂犬病疫苗的兽医咬死,有什么本质区别?
民智不开,意味着动物性未泯,再盲目追求民主和自由,西方的自由和民主,已经害死了他们的先知。我们今天盲目崇尚西方的民主和自由,随处主张人人平等,对事实和专业不敬畏,只顾着自己的感受和平等,这算不算自由民主的倒退?
“流言止于智者。”
一些原始落后、失败和愚昧无知外行的流行说法,还真要认真去怀疑和仔细甄别。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