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改革开放自由风吹进山来之前,我们的家庭观念,集体主义比较明显:谁有困难,谁有需要,大家一起分担和支持。
因为大山、落后交通的阻隔,在九十年代中期以前,山里还没有电和电视,这个山村,当时的主要文化观念,还是中国传统的封建底层文化在延续。
山里有了电视和改革开放城乡人口自由流通之后,西方近现代自由、开放、个性、自我等底层变味思想文化,迅速淹没这个象征着中国最后一些传统封建底层文化的山村。
我们一直比较让着三哥,只要是他手不方便的活儿,没有人去强求他做,都是让其他人上。包括我这个弟弟,虽然跟他不对付但除了被他无端欺负时的还击,我从来不主动去为难他,不存在他不做的事,我也不去做这种“扯比子”地方词:你不怎么样,我也不怎么样的意思行为。
这算是宠吗?
按现在人们对独生子女的宠的看法,是给孩子多少东西的爱,才叫宠。
所以我们让着三哥,为他多着想一点,用现在的标准来看,可能不算宠。
三哥到今天,依然会说:“没人帮过我。”仿佛他是野生长大的一样仿佛别人给他出的学费,学校和好心人给他的资助,是应该的一样仿佛我们努力到家里有房子给他住,支持他学习,给他找工作,对他进行培训,尽可能的为他承担一些开支,在他看来,都只算是小事,我们本身就是健全的人,做这些小事,都是正常的,没有改变大富大贵,就不算帮助。
话说完了,回头,他可能说:“那就是气话。”然后自己啥事也没有了,至于你们怎么样,谁管你们?你们可是健全的人啊!
在我们那个山村的刀耕火种的年代,每天大家都要做很多事。我还没上学前,那么小,都为家里做了好几年事。
多少个春夏秋冬,我很少有跟小伙伴玩耍的童年记忆,我大多数童年记忆,是一个人在野外独来独往。
在当时的生活条件和思想观念中,让人干活不勉为其难,就算是对一个人的宠了。
这个判断,很容易反推出来:现在三哥认为别人为他做点小事,不算是帮助,因为我们是健全的人,做那些小事都是顺手的。这个说法中,已经包含了一种习惯成自然的理所当得:我是残疾人,你们是正常人,给我做点小事,是应该的,不算帮助你们是正常人,我是残疾人,给我做小事不算帮,因为你们帮残疾人做点事是应该的,残疾人接受你们一点帮助也是应该的,如果去给我做正常人也做不到的事,那才算是帮我!
为什么会得出这样一个逻辑?因为小时候他的成长记忆中,就是这样。
当时,大家都当他是残疾人,让着他,最后就变成一种习惯和理所当然了:残疾人不好做的事,正常人去做了,就是理所当然的,连帮都不算帮。
问题是,这世界,你横竖瞧瞧,会发现,几乎没有什么人类的事,是健全的人做不到的,所有大事,大都是健全的人做出来的。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