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他讲道,与听佛陀讲道,看似天差地别,实则万法皆有源,不分高低。
“你可知武道要修何物?”
道悟一明,元伏胤再次发问,此时话锋已然转到武道之中,旨在为燕无易明惑。
燕无易虽踏足武道不久,但也从楚畋口中得知何为法藏,何为丹气,便是得心应手答道:
“武道一途,修法修心修道义,修气修丹修不灭。”
“法的是功法战技,秘法神诀,道统神通,符咒铭文心是无妄存想,心静纯一,入定之妙,本心决心道义是大道之义,他道吾道,正道邪道,心道魂道气是灵气元气,单气神气丹是元魄灵丹,金丹灵婴不灭则是不死不灭,长生永恒……”
听燕无易缓缓道来,元伏胤不由心生震惊,少年竟然知晓得如此之多,虽说不懂其中真意,但也极为难得。
“你却漏了一处,武道也修境界。”
元伏胤面带笑意,手指轻点,竟在空中显化出一枚璀璨星光来。
燕无易虽知何为藏虚,却不知三脉玄势以及藏虚境界真正的妙韵,随即耐心倾听,今日多学一些,他日也能少走弯路。
“天地生灵所修之道不同,武道以感悟天地灵气开体,三脉七窍筑基,成道之初始。”
“如今你通了六窍,却迟迟难以破开七窍,实际上并非是感悟未到,而是你不曾将七窍融汇贯通,合为一体。七窍境界重在引气开脉,冲穴盈窍,在体内开辟出七窍五室,用以纳含天地灵力,淬炼自身,本为一体,若你将它分而视之,自然难以突破桎梏。”
元伏胤修为高深,虽难以探及燕无易丹田之内,却能洞察六脉之状。
灵眸一动,便将燕无易体内隐患道出。
“七窍难破,另外一个缘故便是你冲窍太急,一月之内连开数窍,引得灵力气息不稳,切记不可如此急躁,稳步而行才是真正的路。”
“无易记下了。”
燕无易恭敬点头,身前这寒牡书院的院长眼光实在毒辣,且一语直中隐患之处,手段不凡。
而今自己已然成了落家寒光阁阁主亲传,故无必要参加风华武试,适当将破窍脚步放缓,定能更好地巩固修为,提升战力。
“敢问院长,通了七窍,又该如何遁入三脉?”燕无易虚心求教。
三脉境界的武者自然是七窍所不能比,像燕无易这般凭借体内浩瀚灵力与三脉武者相争的妖孽终究是少得可怜。
“人有七窍,也有三魂六魄,那三魂六魄之上便是天地人三脉,人脉淬炼人身,激发自身之灵性,地脉引大地厚重之息稳步伐,凝聚坤势积累底蕴。
“而那天脉,便是对漫漫灵气领悟的更高层次,体会天之气息,逐渐将灵气融为灵息,日后冲击藏虚之时,再将灵息转为灵元。”
老者博览群书,上知天机异道,下明武道真识,区区三脉之法,自然是张口便来,见燕无易一副痴迷模样,不禁豁然一笑。
“七窍贯通之后,便要淬炼人身,涤尘洗髓,感受体内灵性的存在,待到灵性全数显露,直达人脉境界便是水到渠成之事。”
“至于人脉通地脉,则需以灵性牵引大地之息,将其融炼于形,将来你通了人脉,便会知晓人之天地二脉的存在。”
三脉实际上不能称之为境界,只是世人习惯了如此称呼,一脉之中只有三种层次,灵脉初开,灵脉盈合,灵脉绝巅。
“灵性……”
灵性一词倒是有所耳闻,听元伏胤如此一讲,脑海之中难免闪出一个奇怪念头:“既然灵性是人脉的雏形,那灵性有没有可能不止一条?”
他曾与楚畋无意间闲聊之时,听他讲过那九洲的天骄温弱离天生体质异于常人,七窍通人脉时,曾从体内寻出三条灵性,遂修三道,筑九基。
一言激起元伏胤生疑,心想这小子怎的会问出此种莫名其妙的问题,但细细一想,还是慈祥答道:“古籍之中确有记载,百年前浮沉以南的临抚节曾有一名武者探出了两条灵性,两性各修一法,三年之内便遁入了藏虚境界。”
“兴许只是体质血脉的缘故才能生成第二条灵性,至少千百年来,有此奇遇者却只是寥寥几人而已。”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