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答得有点长,答完时已快到上课时间了,我要同学们起来活动一下,准备上课。休息时间施世纶过来问,说道:历朝历代的君主为何都不知向海外拓地,让国力延伸,让国民有更多的生存空间?

我说道:你这是一个好问题,等一下由我来统一作答,让大家一起都来听一听。

过了一会儿,上课时间到了,同学们都回到座位上,我说道:刚刚有位同学问道历朝历代的君主为何都不知向海外拓地,让国力延伸,让国民有更多的生存空间?,我觉得这是一个好问题,现在我来统一作答,答完再上课。

首先,我国的宫廷教育制度,历朝历代的君主,除了出身草莽的君主,如汉高祖刘邦及明太祖朱元璋以外,都不知民间疾苦,三国时期曹操有一首短歌形容三国时期的惨况:

蒿里行

曹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到了晋惠帝年间,由于国家承平数十年人口逐渐增加,有一年发生饥荒,百姓没有粮食吃,只有挖草根,食观音土,许多百姓因此活活饿死。消息被迅速报到了皇宫中,晋惠帝坐在高高的皇座上听完了大臣的奏报后,大为不解。

善良的晋惠帝很想为他的子民做点事情,经过冥思苦想后终于悟出了一个解决方案曰: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并不是晋惠帝特别笨,而是中国的宫廷教育让君王无法理解民生疾苦,所以不懂百姓肚子饿了没米饭吃,为什么不去吃肉粥呢?

事实上,大臣也多不懂,国人都重视嫡子尤其是嫡长子,有世袭的官位都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早死或有疾病则由嫡长孙继承,再不行则由其他嫡子依序继承,庶子几乎毫无地位可言,只能分润少许家产。

在朝为官的绝大多数是珍贵的嫡长子,从小就被众星拱月般供奉着,也是不知民间疾苦的一群,他们会将地方上有百姓被饿死的事向朝廷奏报,已经很了不起了,要他们想办法那是门都没有。

至于历朝历代的君主为何都不知向海外拓地,问题是历朝历代的君主都穷于应付北方苦寒之地,前来为其子民寻求生存之地的异族,根本无暇顾及百姓疾苦,即使偶而想到也不敢想要向海外拓地。

在整个国史中,除了目的不明的三保太监下西洋,依据三国志吴书只有东吴时期,孙坚曾经遣数千人来探视过夷洲,但是所谓夷洲应该就是指东宁地区,不过也不知为何,后来也是不了了之。

除此之外,就是延平郡王郑成功驱逐荷兰人占有东宁的沿海地区。而我国是实际上拓地数千里近万里,和平统治三百万余原住民,一百万余中华移民唯一的政权。远洋航行一向被国人视为畏途,其中的艰辛当然很多,却也是好男儿开疆拓土,志在四方,蕴藏无穷希望的宝藏呀!

在往后的一整天里,我都带着新卡泉州本校的同学们一同对付着数学的几何及代数,同学们学得辛苦却都很有收获,高昂的学习情绪一直维持着。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