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杨预计,屯垦村这种类似集体公社的制度大概能安稳施行一段时间,长短主要看各村的剩余劳动价值多寡。
因为在荒地极多的现在,个人所能做的工作是十分有限的。
比如徐世杨给某个村子每户50亩地,但全是荒地,那么这个村子里男丁稀少的家庭,在没有被人帮助的情况下,可能只有耕作20亩的能力,其他30亩就只能继续荒废着。
若是集体劳作,有更多男丁的家庭就可以分出一部分劳力帮助人丁少的家庭开垦另外三十亩土地,这些土地上的收入也可以分给人丁多的家庭一部分,补贴他们的家用。
这是对双方都有好处的政策。
但随着水利建设逐渐成型,以及牛马存栏量增加,畜耕普及,若是剩余价值大到某个人或某户人家离开集体也能活得很好,个人利益的诉求就会压倒集体利益,从而造成这类公社村的瓦解。
不过那肯定不是百废待兴的现在就是了。
……
登州府辖下,招远。
登莱两府自古就盛产黄金,大周还能控制江北的时候,仅招远县辖境内就有一千多个矿洞,登莱两府年出黄金9000多两,相当于大周全国黄金产量的九成。
大周南迁后,黄金产量锐减,只剩下附近几个强力坞堡主偶尔还在组织开采,所产黄金大多通过登州渡海输送到辽南或江南,换取生活必须物资。
因为有黄金,登莱北部的坞堡主生活比其他地区好不少,也正是因为此,青州军黄河以东全省扩张的时候,登莱北部坞堡主的抵抗远比其他地区的人,连招远城都没进,直接去了这附近最大的玲珑金矿。
王安自然不会为这点事顶撞这个位高权重的外甥,自己也带着人来到玲珑金矿所在地,招远城北侧的罗山。
两行人汇聚一处,在一个矿洞前停下,正好看到一个浑身伤痕的光头汉子手脚并用的拖出一个装满的矿石的背篓。
徐世杨伸头向矿洞里看了一眼,这个矿洞出口到还算可以,可真往里看,里面却是只有一米左右的高度,一次只能进去一两个矿工,在里面似乎也只能趴着工作。
现在这个时代,采矿业是一种随时可以要人命的工作,矿坑渗水、塌方以及各种有毒气体随时可以夺走一整条矿坑的人命,而且狭窄黑暗的矿坑,对人的精神也是一种极大的考验。
再加上矿主为了节约成本,对安全措施和矿工待遇的漠视更加剧了矿工死亡率。
徐世杨自然也知道这一点,不过他首先做的不是改进矿井的安全措施或提高矿工的待遇这些都在做,但一时半会也没法提高太多。
徐世杨做的第一件事,是先把从辽东抓来的外族奴隶填进矿坑中,用这些外族壮丁的生命来换取他急需的金、银、铜、铁、煤炭等矿产资源。
“今年玲珑矿这边有三百户人家,每家每日出丁一人来矿上劳作,不过按照世杨所说的,咱们汉人只是负责筛狂、推碾、洗金等地面上的工作。”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