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我会赐下灵甲,使各军将士不惧弹丸侵攻。”
吕维语气平淡,竹甲全面装备大明军队不现实,只是装备精锐部队还是没问题的。
卢象升、袁枢、徐卿伯、徐光启、杨肇基、满桂,周道登、何士晋,这加起来才七个人,七八五十六,五千六百副竹甲,赶在年尾怎么也能凑出来。
竹甲生产,吕维定的标准是年关前生产八千副,是复合棉花、皮革后的复合竹甲,有保暖效果的竹甲。
就怕今年入冬再爆发战争,自己得有一支可以填到前线的作战力量……为局势不恶化,吕维连亲征的心思都有了,不求自己阵前杀几个人,能鼓舞士气就行了。
再说山海关防御,虽蓟辽一体,现在可一个归辽东巡抚袁崇焕管,一个归经略王之臣管理。
王之臣和袁崇焕前不久就因满桂的留任问题引发争执,袁崇焕要撤掉满桂,王之臣反对,不久袁崇焕退让,同意满桂留任辽镇继续担任总兵官。某种程度上来说,王之臣的蓟镇、山海关,本身就有防备辽镇的用意和心思。
也是这场争议,才让经略、巡抚分别管理关内、关外;更早之前,辽东经略、蓟辽督师之间职权问题导致了熊廷弼赌气千里大撤退。
孙承宗提出辽人守辽土,朝野诟病很大,也亏那是天启初年,他是帝师,又是东林元老,才没人跳出来指着鼻子骂他。
辽人守辽土,岂不见汉末凉人守凉州?
守到最后,凉州籍贯的将领和汉京营将领高度融合。汉京营将领普遍从六郡良家子选拔,董卓就是这个途径入仕的,凉州又是个刷军功的好地方,弄到湟中义从叛乱,结果西凉汉人豪强成了头目,和凉州东部的武人打来打去……最后董卓三千人入雒阳,被雒阳各军推举为统帅,开启了军阀混战的时代。
董卓政变,不是边军入雒军事政变……应该是寒门为主的汉京营军队联合策动的二次政变。
为了预防辽人渗透蓟镇这类事情,辽镇是辽人守辽土,招募辽人为兵,其中辽镇高层将领普遍是客军将领,如宣府满桂、甘肃赵率教、榆林尤士威兄弟等人。而蓟镇方面,尤其是山海关方面,对辽东籍贯的将领、兵丁管的很严,预防什么不言而喻。
蓟镇马上就要被徐光启掏空,所有机动、预备军队,都在徐光启的裁汰、整编范围内,反倒是各处关卡、一线驻守的蓟镇军队不在整编序列。整编掉这些军队,也是白花钱,你整顿后,这些兵还得守关,无法用在机动上。
而守关、治安工作,本就十分消耗军队锐气,再好的军队派去守关,战斗力无法保持,会飞速下降。
设立一座座远离市肆的军营,把招募来的士兵圈养起来操训,让他们不受外界干扰,这就是徐光启的练兵思路。
军营就如水闸,约束、软禁、封闭训练的士兵不受外界干扰,一旦释放出来就是洪水猛兽,既能全心全意冲击京中勋戚,也能冲击一切敌人。
徐光启的练兵思路符合吕维要求,这也是徐光启几次奉命编练新军却无实际行动的原因,一是耗费钱粮太多,二是徐光启编练的新军**特征明显,很容易失控。这几乎是一个死结,除了吕维没人能支持徐光启编训新军。
本章已完 m.3qdu.com